国务院26日召开的廉政工作会议强调,今年继续实行“三公”经费零增长。消息一出,27日酿酒业以2.18%的跌幅领衔A股,两大名酒贵州茅台、五粮液分别下跌6.37%和6.5%。
严控“三公”经费不是新话题,白酒股下跌也非简单的情绪性反应。在过去三年的持续高增长后,随着大批资本进入带来产能扩张、投资增速放缓导致需求减弱,白酒行业“盛世”之下泡沫隐现。
高档酒量价齐跌消费驱动力减弱
近期召开的第86届糖酒会是白酒市场的风向标。统计显示,本届糖酒会酒类成交额129.6亿元,同比仅增长7%。大会期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去年四季度开始,高端白酒市场出现萎缩,销售量明显下滑。
在量跌的同时,价格也开始松动。去年年末,53度飞天茅台在上海的零售价一度达到2180元,而近期记者在上海的部分商超看到,这款酒的价格已经回落到1848元。
中信建投研究员黄付生认为,高档酒量价齐跌,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因为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白酒消费趋弱的时候。
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不限于此。茅台是我国高档酒的代表,从2000年到2006年,其价格由200元涨到328元,平均涨幅10%,与GDP增速趋同。然而,从2009年到2011年,茅台价格从600元左右猛涨至2000元,扣除通胀的因素,涨幅依然惊人。
“最近三年宏观经济风风雨雨,白酒价格为何持续上涨?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三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而投资必然伴随着大量的政务、商务活动,即使不爱喝酒的人,也有被动消费需求。”有分析人士指出。
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随着中国经济加快转型,逐渐摆脱投资依赖,长久来看白酒消费的驱动力面临减弱,再加上政府严控“三公”经费,一些投机资本开始撤退。
“以茅台为例,估计社会渠道囤积的货大概有1.5万吨。随着囤货抛出,茅台价格将进一步受打压,在今年中秋节以前,茅台延续跌势的可能性较大。”白酒营销专家舒国华认为。
产能扩张有隐忧整合不可避免
值得白酒业担心的,不只是需求可能放缓,还有供应端的产能快速扩张。
近期白酒业年报陆续发布,与不少制造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不同,白酒公司业绩依然红红火火:茅台2011年实现净利87.6亿元,同比增长73%。五粮液实现净利61.9亿元,同比增长41%。洋河实现净利40.1亿元,同比增长82%。
如此骄人的业绩,引得大批资本闻香而来。继联想控股收购湖南武陵酒和河北乾隆醉、海航入主贵州怀酒之后,近期又有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维维股份拿下贵州醇的案例陆续浮出。
资本的投入,驱动白酒产能不断扩张。按照酒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白酒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然而到去年,我国白酒已实现产量1025万千升,同比增长30.7%,大大超出规划目标。
“其实,白酒行业本身不怕产能过剩,因为卖不掉的酒可以存起来,而且越陈越值钱。但具体到企业,由于要偿还银行贷款、给投资者高回报,周转不快就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成为别人的整合目标。”舒国华说。
五粮液董事长唐桥也指出,我国白酒企业数量过多,管理水平、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不论是行业可持续发展,还是食品安全管控,整合重组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在啤酒、葡萄酒等行业,大规模的整合已经展开。以啤酒为例,包括百威英博、华润雪花、青啤和燕京在内的十大公司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涉酒”概念闻则香购买仍要谨慎
虽然远景存忧,但就目前状况看,白酒业仍处在涨潮阶段,资本市场对“涉酒”概念的追捧,堪比之前的“涉矿”热度。
比较典型的是维维股份,这家以生产豆奶为主的企业,自3月初宣布拟收购贵州醇酒厂之后,股价连续5个涨停,风头一时无双。
在整个A股市场,100元以上的高价股,只有茅台和洋河。前十大高价股中,酒类占据四家。从市值的角度看,近年来兴起的白酒新贵洋河,市值已超长江电力和宝钢股份,很难说这是一种合理现象。
国金证券分析师陈钢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虽然青青稞酒的净利只有贝因美的一半,但两者的市值相当。“尽管短期内白酒公司爆发力强,但长期可持续发展来看,婴幼儿奶粉肯定是刚需,白酒是否刚需则是一个问号。”
事实上,在5涨停之后,近期维维的股价大幅下挫15%以上,让盲目进入的投资者颇感“上头”。
除股票投资外,挂钩白酒实物的理财产品也受到部分投资者欢迎。有些信托公司推出的白酒信托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10%以上。
虽然很多人担心白酒理财产品会重蹈艺术品投资的覆辙,但中信建投研究员黄付生认为,两者有明显不同:一是艺术品多为单品。而白酒一般是量产的。二是艺术品很难估价,而白酒则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作参考。
当然,白酒理财产品也有自己的风险:比如,即使是高档酒,也并非只涨不跌。此外,白酒的变现比较难,存在有价无市现象。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时仍要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