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兰州市掀起了一场抢盐热潮,兰州抢盐风波折射出国人消费的从众心理,也反应出消费对商品涨价的忧虑,因此解决抢盐问题也要对症下药。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与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去年3月一场由日本地震引发的抢盐风波,在全国的很多地方上演。闹剧被很快平息之后,冷静之余很多人开始为自己冲动的行为而后悔。抢盐事件也给消费者上了一堂课,本以为风波平息之后,消费者可以认识到理性消费的重要性,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已经有了前车之鉴的情况下,抢盐的闹剧却再次发生。
据媒体报道称,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兰州市民纷纷涌入各大超市之中,掀起了一场抢盐热潮。此次抢盐的主要目标是售价为1.5元绿色精制碘盐,兰州市各大超市的绿色精制碘盐很快便被抢购而空。据了解,兰州市民抢购绿色精制碘盐的原因是这种盐以后将停产,厂家将推出高价盐。这部分市民抢盐也算是情有可原,更为让人不解的是,一些抢盐者表示,看见别人抢,自己就加入其中。
此次兰州抢盐事件给人带来最大的疑惑便是,谎言为何总是能屡屡得逞?谎言的背后一定有造谣者隐匿其中,造谣者的目的不言自明,兰州抢盐事件是否有炒家在其中作祟?还需要有关部门详细调查一下,有人通过制造恐慌来获取利益,那么相关部门也应该揪出造谣者给予严惩,以避免以后类似的事件发生。
此次抢盐事件背后折射出国人消费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此次抢盐事件也再次说明,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希望广大消费者在以后的消费生活中,能够保持一份清醒。抢盐仅是消费从众的一个缩影,奢侈品牌、洋品牌的热销,一定也是消费从众的集中体现。
不提倡消费从众的同时,也需要理解多数消费者抢盐的做法。很多消费者抢盐是出于对商品涨价的忧虑,涨价两字与消费者颇有缘分,蔬菜价格、成品油、食用油、羊奶粉,涨价真可谓是无处不在,以至于让很多消费者闻涨价色变。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样一点问题,一个强大的内需市场,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稳定的价格监控机制。不合理的涨价会对内需的扩大产生不利的影响,内需不妨从严控价格下手。
最后一点,面对如此不理性的消费,超市是否有告知义务?事实上一旦很多消费者知道真相之后,会第一时间返回超市选择退货,超市不予退还的话,势必会发生争执甚至是引发客户的潜在流失。因此超市是否应该有提醒或告知义务?例如事前提醒消费者,类似抢盐的这种不理性消费将对其切身利益造成损害,超市将不会给予退还。或者对每位消费者施行限购政策,事后消费者应该会感激超市的负责态度。
兰州抢盐谎言之所以被很多人相信,有消费从众心理的影响,也是涨价潮的连锁反应,解决抢盐问题也需要从两个方面分别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