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兰州抢盐闹剧的背后 谎言为何能屡屡得逞?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07日    关注度:     【字体:

 日前,兰州市掀起了一场抢盐热潮,兰州抢盐风波折射出国人消费的从众心理,也反应出消费对商品涨价的忧虑,因此解决抢盐问题也要对症下药。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与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去年3月一场由日本地震引发的抢盐风波,在全国的很多地方上演。闹剧被很快平息之后,冷静之余很多人开始为自己冲动的行为而后悔。抢盐事件也给消费者上了一堂课,本以为风波平息之后,消费者可以认识到理性消费的重要性,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已经有了前车之鉴的情况下,抢盐的闹剧却再次发生。

  据媒体报道称,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兰州市民纷纷涌入各大超市之中,掀起了一场抢盐热潮。此次抢盐的主要目标是售价为1.5元绿色精制碘盐,兰州市各大超市的绿色精制碘盐很快便被抢购而空。据了解,兰州市民抢购绿色精制碘盐的原因是这种盐以后将停产,厂家将推出高价盐。这部分市民抢盐也算是情有可原,更为让人不解的是,一些抢盐者表示,看见别人抢,自己就加入其中。

  此次兰州抢盐事件给人带来最大的疑惑便是,谎言为何总是能屡屡得逞?谎言的背后一定有造谣者隐匿其中,造谣者的目的不言自明,兰州抢盐事件是否有炒家在其中作祟?还需要有关部门详细调查一下,有人通过制造恐慌来获取利益,那么相关部门也应该揪出造谣者给予严惩,以避免以后类似的事件发生。

  此次抢盐事件背后折射出国人消费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此次抢盐事件也再次说明,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希望广大消费者在以后的消费生活中,能够保持一份清醒。抢盐仅是消费从众的一个缩影,奢侈品牌、洋品牌的热销,一定也是消费从众的集中体现。

  不提倡消费从众的同时,也需要理解多数消费者抢盐的做法。很多消费者抢盐是出于对商品涨价的忧虑,涨价两字与消费者颇有缘分,蔬菜价格、成品油、食用油、羊奶粉,涨价真可谓是无处不在,以至于让很多消费者闻涨价色变。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样一点问题,一个强大的内需市场,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稳定的价格监控机制。不合理的涨价会对内需的扩大产生不利的影响,内需不妨从严控价格下手。

  最后一点,面对如此不理性的消费,超市是否有告知义务?事实上一旦很多消费者知道真相之后,会第一时间返回超市选择退货,超市不予退还的话,势必会发生争执甚至是引发客户的潜在流失。因此超市是否应该有提醒或告知义务?例如事前提醒消费者,类似抢盐的这种不理性消费将对其切身利益造成损害,超市将不会给予退还。或者对每位消费者施行限购政策,事后消费者应该会感激超市的负责态度。

  兰州抢盐谎言之所以被很多人相信,有消费从众心理的影响,也是涨价潮的连锁反应,解决抢盐问题也需要从两个方面分别入手。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卫生部公开征求意见 拟据规定撤销38种食品添加剂
下一篇文章:卫生部拟撤销2,4-二氯苯氧乙酸等食品添加剂的函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