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食品安全“执法困境”“困”在何处?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02日    关注度:     【字体:

祝振强

继前一段时间媒体集中曝光毒牛奶、地沟油、瘦肉精等一系列令人闻之色变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后,近日,有媒体曝光一些地方制售病死猪肉制品,涉案猪肉数量之多令人惊叹。仅福建警方去年7月以来侦破的病死猪案件,即查获病死猪肉1300余吨、制成品480余吨。此前到底有多少病死猪成了人们的盘中餐,没人能说得清楚。想一想吧,我们日常食用的熟食、香肠、火腿、罐头以及肉松等食品,都是用一些不知道会引起何种可怕后果、甚至可能置你于死地的病死猪肉制成,你看到这些猪肉制品,焉能不惊恐?

若稍加回溯,即不难发现,至少在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病死猪被拿来制售食品,即已时常见诸报端。制售病死猪肉制品,显然已经年有时。真不知道这么多年的时间里,相关监管部门面对这个困扰社会及公众多年、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却从未予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是如何做到镇静自若、处变不惊的!

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前述报道引述某教授的话认为,病死猪肉问题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执法操作上存在困境。”这位教授言,我国刑法中,适用病死猪肉犯罪的条款有不少,可“黑作坊”、“黑工厂”大多无账可查,伪劣产品案值低;及时取证困难,“这要相应的技术设备才能鉴定”,而“目前,一些地方设备不足、经费缺口很大,没有实力解决检测鉴定的问题”。另有相关人士“呼吁”,“治理病死猪肉问题,需要出台规范性文件或司法解释等,使得法律更具操作性”。

这样的解释,这样的“自圆其说”,是不是有些捉襟见肘、漏洞百出呢?是不是显得有些荒唐可笑呢?

据报道,病死猪从“偷渡”出养殖场,到突破层层监管流入市场,已形成收、运、制、贩“一条龙”的犯罪网络。这些病死猪肉“逃”过的关卡有:生产环节,对病死猪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卖到私宰点;加工环节,病死猪肉未经检验检疫,被制作成肉制品;销售环节,再次“逃”过了检疫、工商、质检、卫生、市场管理等关卡,销往各地食品市场。

试问,这层层关口、各个环节的形同虚设、无一不失守,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但凡有一个关口、一个环节能够负起起码的责任,病死猪何以能流入市场?

我们不否认,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可能确实不尽如人意;法律法规等亦急需健全、完善。但是,这根本不是病死猪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理由,更不能作为工作不力甚至失职渎职的搪塞借口。依目前的监管态势,即便是上述所言问题解决了、全无纰漏了,谁敢打保票保证制售病死猪肉制品绝迹?

再好的法律法规,也是需要人来执行的。制售病死猪肉制品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不在于处罚无据、无法可依,而在于有法不依、有法难依;不在于法律法规不具可“操作性”,而在于对于法律法规的漠视、无视以及选择性使用。

一俟出现问题,不是从本源上梳理,不是从自身工作找原因,而是说东道西、推三阻四,兜来兜去就兜到人员、设备、经费上,绕来绕去就绕到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上。皮球踢来踢去,问题拉锯扯锯,空手道加柔道,一推一挡、一摇一晃,转眼就是下一任、又一个五年、十年。问题、矛盾叠床架屋,终至逐个打成死结。这样的情形,当今在一些地方以及一些领域,很是普遍,也很能迷惑一些人。实则,这完全是以言语游戏对自己的工作不力进行开脱,在为依旧拖拖拉拉、我行我素寻求缓冲,在借机为部门利益最大化讨价还价。如此工作态度、积习、作风,什么工作能够做好?

需要指出的是,处罚并不是唯一的手段。我处罚你了,我的工作就算是做了,就做到位了,至于效果如何,全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这实则是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是一种敷衍了事的作风。在一些地方,一些犯罪分子服完刑重操旧业、一些不法分子“不怕轻刑、不怕轻罚”,即很能说明问题。

若进一步追问,这些违法犯罪分子不惜铤而走险、“贼大胆”,恐不乏有监管“内线”合作、“内线”睁只眼闭只眼的因素。一些地方、一些监管者监守自盗、猫鼠一家,以监管的名义自肥自利,使手头的工作、管理、监管本身成为渔利的工具和手段,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病死猪流入市场的“一条龙”、各个环节的“合作”默契、心照不宣,各自在挣着昧心钱、违法钱,即为明证。这也是一些问题成为顽症久治难愈的最主要原因。

不客气地说,若言需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的话,首当健全、完善对于管理、监管人员工作不力、失职渎职乃至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法律惩处条款。

我们多么希望相关监管部门及人员能够管理有效、监管到位,多么希望他们能够全力以赴、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地工作,多么希望他们能够眼里不揉沙子、身后不留“尾巴”。

让民众喝上一杯纯粹的牛奶、食用干净的食用油、吃上不含瘦肉精的猪肉以及不是病死猪的肉制品,这难道是件很难的事吗?这难道还需要讲什么条件吗?这难道已然已成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了吗?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重修新标准明年施行
下一篇文章:茅台酒因“公”大“跌”一跤 还能奢侈多久?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