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华
17日新民晚报头版头条《食品之“?”盼权威解答》一文,表达了面对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公众求索无门的无奈,我很认同。
权威解答到底该从哪里来?当然首先是从政府那里寻找,食品卫生监管部门除了应该履行管理功能外,还负有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有关食品安全的完整、及时、科学的信息服务,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以诚信之心回答公众的疑问,政府相关部门的公信力,自然就会提高。
由于科学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学科分化,作为个人,公众已经不可能对社会生活所涉及的所有技术领域,都有充分的了解和足够的判断能力。面对公共事件,社会和公众往往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希望媒体能及时发布主流渠道信息。但是眼下的现实如何呢?就拿“橡皮蛋”来说,好几个地方的食品安全部门都发现有“橡皮蛋”出售,但是只有个别地方的食品药监部门发了话,唯一有价值的话就是:“蛋是真蛋。”这也难怪,“橡皮蛋”是又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新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可供参考。专家呢,一个两个,也真敢讲,或说是冷藏造成的,或说是棉酚超量造成的,但学者讲话是要凭证据的,是要数据,而且是可靠的数据为基础的。“橡皮蛋”的蛋黄和蛋清里棉酚水平到底如何?多少度放置多久,鸡蛋就可以“跳跳”了?对不起!直到现在,也没有听到有专家仔细讲过。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媒体多扮演“文抄公”角色,抄一些没有数据的空话。
权威信息之所以权威,首先是基于充分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结论。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了极个别外,大体上都是依据国际权威机构的最新结论,以及最近通过国际专家评估的数据为基础确定的。这些机构包括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等。不少是直接引用外面的标准数据和评估结论。眼下的“橡皮蛋”、“注水肉”、“注胶虾”很多是不法商人(也不排除无良学人“出点子”)的“创新结果”,这些问题的回答外国人是帮不上忙的,只能靠中国人自己。实在地讲,这些问题技术含量不高,和“高科技”不搭界,“中科技”也算不上,我们的科技大军队伍那么大,为什么没有部门来组织队伍,来个“低科技”攻关,这可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至于如何监管那些管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专业人士“捣糨糊”“打马虎眼”、保证信息权威性,是另一个话题,此不赘述。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