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百年果脯销售遇冷 另辟蹊径申报“非遗”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12月01日    关注度:     【字体:

 老北京人熟悉的“北京果脯”在清末民初就已驰名国内外。昨日举行的“红螺食品历史文化溯源”发布会正式发布上述研究成果。记者获悉,“北京果脯”制作技艺已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研究

  生产历史追溯至1909年

  溯源工作历时三年,由来自北京老字号协会、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多位专家组成论证小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著名民俗专家赵书昨天介绍说,通过收集“聚顺和”、“聚成永”、“三顺”、“天和”、“华达”、“永顺城”、“全德昌”等老字号史料,追溯了果脯最早起源于三国时代,佐证了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09年的百年老号“聚顺和”。“这是十几位具有学术权威的专家深入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北京果脯生产历史可追溯至102年前!”

  现状

  北京人已很少买果脯

  以前,北京果脯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逢年过节的必备。“少了它就不像过年了。”大学教师吕先生是个地道的北京人,在他的记忆中,吃果脯是件奢侈的事情,“用奶奶给的几毛零花钱买一袋果脯,是用纸袋装的,有杏脯、桃脯什么的,一边走一边吃,心里特美。”

  如今,北京果脯的地位已远不及当年。记者在京城超市走访发现,不少商家为包括果脯在内的老北京食品保留了一席之地,但买的人不多。“新鲜水果那么常见,现在谁还吃这个啊。”沃尔玛建国路店工作人员表示,一个星期平均能卖出一两盒,逢年过节销量好些,“外地人回家愿意带这个当礼品,北京人反而买的很少。”

  厂家

  新品脱胎于老北京小吃

  “明年节庆市场要推10个新品,都是脱胎于原来的老北京小吃。”北京红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效华昨天告诉记者,他们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良技术,解决了果脯加工糖分吸入慢、糖液较分散、品质不易控制及调整等问题,“休闲化、工业化、功能化,把原来只能即做即吃的老北京小食品变成能保存的休闲食品。”李效华表示,红螺食品已就“北京果脯”制作技艺提交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晨报记者 肖丹)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卫生部:乳品标准绝不可能被企业绑架 专家起草
下一篇文章:肉夹馍店爆炸事故后续, 安委办实施挂牌督办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