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个月,《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即俗称速冻食品新国标就将正式施行。据卫生部的通知,这个标准将从下月21日起实施。看来,公众的质疑、不满和呼吁,都没能打动这个冷冰冰的新国标,从而再次验证了“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公众奈何不了新国标,也奈何不了新国标的制定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捂紧钱包,远离速冻食品。
也许,这个新国标,是最不用担心能否得到生产企业遵守和执行的国标了。因为这个国标所约束的对象,在最近的抽查中,几乎都已提前“达标”了。被约束对象竟然动力十足地主动提前按照新标准进行生产,这种现象在以前还未有所闻。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速冻食品中的“不得检出”,到新国标中的“可限量检出”,据说是科学进步的结果,因而“更加科学合理”。
之所以“更科学”,按照相关的解释,是因为以前“在微生物检验方法中没有定量的检测方法”,所以就有了“不得检出”的规定;而现在“随着引进一些微生物定量检测方法”,“给金黄色葡萄球菌规定限量值”成为了可能,所以新国标就运用了这种“可能”。这就是说,以前“不得检出”的高标准,是因为没有先进的微生物定量检测方法;而新国标由于没有闲置和“浪费”这个“引进”且先进的科学定量检测方法,所以就“更科学了”。呵呵,这,真的“更科学了”?
其实,即使“更科学了”,又能怎样?科学,本来就不具有终极价值。科学可以被应用于造福人类,同样也可以被用来祸害人类。不是所有贴上“科学”标签的东西,就自然拥有了畅通无阻的通行证。那些以“科学”来吓唬公众、用“更科学”来堵住公众嘴巴的做法,除了违背社会通识以外,也违反科学自身的价值。把自然界老鼠身上存在的鼠疫病菌,定量放置在生物炸弹中,这无疑是“更科学了”,然而,这是什么样的“更科学了”呢?
的确,科学自有其神秘之处。并且,也正是因为这种神秘,才撩拨起无数人的好奇之心。当然,有人用其神秘之处,把“科学”二字印成幌子;有人却因其神秘,为科学痴迷一生。但是,由于其工具属性,科学并不能证明那些要探究它、掌握它的那些人的动机是否高尚。三聚氰胺是科学的成果,其“化合”进奶制品,奶制品“更科学了”;盐酸克伦特罗也是科学的成果,其进入猪的胃里,猪的肌肉“更科学了”……这些“更科学”,不啻是害人的“更科学”,是违背人类道德的“更科学”。
除了“更科学”外,新国标的“可检出”标准,据说也是“和国际接轨”之举。又是“和国际接轨”!人们搞不明白、而且随着国力增强和“科学”进步也愈发搞不明白的是,国际上有那么多“轨”,为什么有人偏偏要和那些令中国公众不满、有损中国公众利益的国际之“轨”接上“焊牢”,而不和那些可以增进中国公众福利的数不清的国际之“轨”接上呢?这样的“接轨”,与其说是“与国际接轨”,还不如说是与他们自己心里的那个“轨”接轨。比如,被业内人士称作“世界最差标准”的奶制品国家标准,为什么不提“与国际接轨”呢?
所谓新国标“符合现有国情和照顾行业产业现状”之说,就更是荒诞。是按照行业产业现状定制标准,还是行业产业按照标准提升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辨识这样清晰的本末关系,难道还需要比正常人智商更高的智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