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中间商囤积玉米炒高价格 背后隐现央企身影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11月04日    关注度:     【字体:

 11月3日,多家玉米深加工企业采购经理告诉记者,今年南方销区玉米成交价格每斤在1.25元,山东更是涨到了1.35元,与开秤之初0.95元/斤左右的收购价格相比,价格与上涨幅度均为历史最高水平。

  2010年国内玉米的供求关系并不比往常年份特殊,但天价玉米背后的现象值得深思。

  “2011年度全国玉米需求与供给的缺口只有200万吨左右,照理不会出现1.35元/斤的天价行情。”山东某玉米深加工企业张姓采购经理表示,“关键原因在于贸易环节中大量囤积资本的进入,将玉米控制在贸易商手中,炒高了玉米价格。”

  厦门建发集团是以房地产和旅游开发为主业的区域性企业,而去年该集团公司投资一部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大量收购玉米40多万吨,今年便将投资一部升级为农产品贸易公司,今年更是在辽宁等地大量收购玉米。

  据介绍,目前已有几十家像厦门建发一样在河北囤粮,河北以玉米主销区山东为依托,玉米社会库存量居全国前列,河北玉米收购与存储规模,成为山东不少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判断玉米行情后期走势的重要参考。

  除了沿海民间资本之外, 2010年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出资背景的某新成立贸易公司,于春节之前以每斤0.95~1.0元的价格大量收购玉米,规模在20万-30万吨之间。

  记者了解到,在玉米收购市场上,还存在着类似具有央企背景的贸易公司。

  “央企和民间资本之所以敢进入玉米贸易,就是赌需求量大,国家储备库中玉米存量不够,市场上没有玉米。”上述张姓采购经理告诉记者。

  其认为,社会资本甚至央企进入玉米贸易,起因于中粮集团、中储粮、中纺集团和华粮物流等四家中央粮食储备企业于2008年被允进行玉米贸易经营。

  “这就难免囤积,与用粮企业争粮源。”这位经理告诉记者,单单是2010年度某粮食央企承担补库1000万吨任务,由于在东北市场以低价开秤买不到粮后逐步抬升价格,再加上贸易囤粮,巨大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影响很大。

  做贸易的一多,价格就随之上涨。这位经理说,今年上半年囤积玉米的贸易企业在9月份出售的每吨盈利在300-400元之间,而正常情况下利润只有几十元,堪称暴利。

  有鉴于此,为了掌握粮源,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开始进入贸易环节,其中便有玉米饲料龙头企业广东海大集团。

  记者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国家限制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也在某种程度上“制造”了局部供应关系的紧张,并被社会资本发展为商业机会借机炒高玉米价格,进而影响到要保护的饲料行业。

  据了解,今年4月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称,为控制玉米深加工过快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4月20日起至6月30日,除了生产饲料之外,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进玉米深加工生产的产品,不得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并计提进项税额。

  另一刘姓采购经理回忆说,此政策本为限制玉米深加工业、打压玉米价格,不但没有打压价格,却因为局部、阶段性供求关系紧张,给中间商提供了牟利空间,山东市场上玉米价格2个月间每斤上涨了一毛多钱。

  在贸易商囤积待价而沽影响下,玉米深加工领域里的供求关系紧张波及全局,广东、山东市场玉米的每斤价格分别达到1.25元和1.35元,小麦和玉米的比价关系远远超过了1:1.1的价值代替临界点。

  与此相关的是,为了平抑玉米价格,同时防止玉米流向深加工领域,中央储备玉米拍卖采用只准许饲料加工企业参加的定向拍卖方式。

  一位玉米深加工业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拍卖出库的玉米绝大部分通过饲料企业转手卖到深加工领域,其中不乏多家上市类玉米深加工企业。(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许未来)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禁止任何促销
下一篇文章:我国将禁止发布母乳代用品广告 医院禁止推销母乳代用品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