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食品安全能不能用金钱来赎买?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11月02日    关注度:     【字体:

 近年来,一些食品包装上纷纷标注“有机”二字,并标榜“高质高价”。记者深入追踪一些有机食品产业链发现,随意标注“有机”、花钱买认证、张贴假认证等现象屡见不鲜。

  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各种添加剂、化学药品的违规使用,让动植物违背了自然的生长规律,不符合绿色、无污染的特征。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有机食品的出现,就仿佛是浑水里流入的一道清泉,让苦于身心受到问题食品毒害的民众看到了绿色、健康的希望。但有机食品却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征,价格较为昂贵。可以说,老百姓是在为“食品安全”额外买单。

  然而,食品安全是不是真的轻易就能用金钱来赎买呢?有机食品生存面临的困境其实和问题食品的频发都源自同一个症结:为了经济利益,商家不惜违背商业伦理道德,没有了底线,监管部门受到利益牵连,不能真正严格履行职责,形成了“利益链”。

  首先,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健全,难免出现认证不规范,甚至产生“认证经济”的情况。据了解,有机食品有统一的国际标准,我国只是在2005年出台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但政府部门对有机食品的生产、销售以及认证机构进行监管仍然“缺位”,同时,有机认证的检测和认证虽然不是同属一个机构,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微妙的关系致使有机认证体系大有监守自盗的味道。其次,监管机构的繁杂、混乱,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还不排除有不法分子买标签甚至制造假标签。

  人们原本意图通过花钱买个“特供”,买回的却可能仅仅是“特贵”,“有机”成了商家牟取暴利的一个概念,这不能不说是食品安全乱象下的又一个“黑色幽默”。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生存的土壤已经出了问题。如果不净化商业环境乃至当前的社会风气,树立起有效的信誉评估、监管机制,有机食品也难以成为拯救食品安全的“神话”。

  (原载《华商报》)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安徽省政府明确食品安全与官员职务晋升挂钩
下一篇文章:“食品安全是关系民族团结的大事”——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局长马云海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