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人参困局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11月02日    关注度:     【字体:

 在中国一斤80块钱的人参水参(鲜参)出口到国外,经过加工、包装后再卖回来,可以卖到1.7万-3万块。在北京的一家国外知名人参专卖店里,600克的6年生人参卖到7万多人民币,一般的人参也都在三四千块钱,而在中国,今年人参的收购价格平均为90块/公斤。

  中国,虽然头顶世界人参产量第一大国桂冠,数十年来,人参产业发展之路却异常坎坷。为中国人所尊崇的“百草之王”,长期在世界竞争中“大比分”落败,至今仍被禁锢在发育不良的产业格局中作困兽之斗。究竟问题何在?本报记者深入中国吉林省人参主产区,探访参农、专家、经销商和企业,试图解开中国人参产业长期低迷的症结所在。

  产业之困

  80%的世界产量,4%的产值

  有人测算过,韩国高丽参的栽培面积、总产量仅为吉林人参的30%,总产值却为吉林人参总产值的20倍。仅是韩国正官庄(韩国高丽参的品牌老字号),去年收入就达到120亿元人民币。反观中国,与人参有关的企业约5000多家,效益却不足正官庄的1/10。

  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因为含有人参皂苷、多糖、挥发油和微量元素而成为一味名贵的药材,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食用历史。吉林省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栽培人参的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参产地。有关数字显示,全球人参市场每年总产量约1万吨,其中我国年产量在7000吨左右,占全球的70%-80%,吉林省人参产量占全国的70%-80%。

  尽管是主产国,而且在人参资源多样性上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例如中国人参生态类型达到7个,包括大马牙、二马牙、圆膀、圆芦等,韩国目前只有1个,即大地种植的高丽参),然而,中国人参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产值份额却极其微小。如2007年全世界人参总产值达500亿元,而中国的生产总值只有16亿元,产值份额不足4%。

  有人测算过,韩国高丽参的栽培面积、总产量仅为吉林人参的30%,总产值却为吉林人参总产值的20倍。仅是韩国正官庄(韩国高丽参的品牌老字号),去年收入就达到120亿元人民币。反观中国,与人参有关的企业约5000多家,效益却不足正官庄的1/10。

  吉林农林大学中药材学院张连学教授多年从事人参种植、栽培和产业化研究,近年来经常去韩国进行考察。以他对中韩两国人参产业的观察来看,造成目前这样巨大的差距有许多原因。一个是历史原因。早期吉林水参价格与韩国、朝鲜人参差不多。因为种人参挣钱,上世纪80年代,吉林省大力宣传“要想挖穷根,首先种人参”的口号,对人参生产实行放开经营,造成盲目发展产量剧增。再加上国家一直不允许人参进入食品领域,供大于求的矛盾终于爆发,价格一落千丈。

  更深层的原因是长期缺乏统一管理与指导。中国人参从种植、收获、加工到销售,没有行业标准,没有行业协会。现在参农组织化程度还是很低,一些参农合作社刚刚成立,比较松散,起的作用较小。由于各种原因,参农之间会出现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在国家层面,政策扶持不到位,药食没有完成同源。从企业来讲,没有成体系的知名品牌产品,也没有成型的生产体系。

  参农之困

  成本高,风险大,但还是咬牙种

  人参种植业略有盈余的状态,除了辛勤耕作、精心呵护之外,还得祈求老天爷风调雨顺,否则一次自然灾害就足以毁灭6年的苦心经营,血本无归。

  产业低迷,损害最大的是位于产业链下游的参农。张连学教授告诉记者,人参的最低价格出现在1992年前后,当时鲜参2-3元/斤。最近20多年来,鲜参收购价格虽然偶有抬头,但均昙花一现,参价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即使2010年人参价格上涨了一倍多,参农仍然没有赚到什么钱。

  原因何在?张连学教授算了算:现在种一公顷人参,最便宜的(自己有种源)也得需要40万元以上,其中土地租金30万元,可供使用4年。整地、买遮阳材料、做床一共得大约10万元。这是第一次栽种,移栽以后,换地还得再加30万元的土地钱,总共需要70万元。这些还不包括劳工费。如果自己没有种源的,买籽买苗还需要30万元左右。所以种植6年生人参的成本至少需要70万元到100万元。

  而按照每公顷产人参2.5-3万斤算,要卖到35元一斤,每公顷才能达到100万元,如果加上贷款利息,目前的参价也只能维持保本,即使有利润也非常低。而这样略有盈余的状态,除了辛勤耕作、精心呵护之外,还得祈求老天爷风调雨顺,否则一次自然灾害就足以毁灭6年的苦心经营,血本无归。

  既然成本这么高,风险又大,老百姓为啥还要种?“就是想赌一赌,说不定哪一年的价格就能上去。”吉林抚松县参农战怀桂告诉记者。她说,参农们都知道种人参不如种玉米挣钱,种玉米有补贴,种人参没有,玉米一年就能回收成本,人参要6年。可即便如此,许多人还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等别人熬不住了,我还挺着,参价说不定就能起来了。

  张连学教授分析,抱有这种心理的参农中不占少数,正是由于这种心态,导致人参产量总是降不下来。近年,吉林省政府从土地上开始控制,人参的面积和产量才开始下降。这两年价格开始理性回归,但是还没有回归到位。如果要达到种植人参和种植玉米的利润相当,人参应该在每斤50元以上,在80元左右。

  企业之困

  资源多,品牌弱,如何扬长避短

  大企业的介入令人提前感受到人参产业的新希望。但是就目前而言,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竞争力弱,仍然是制约着我国人参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品牌方面,尽管吉林长白山区的人参名声响当当,但是却没有一个可以和正官庄高丽参抗衡的大品牌。在加工、包装等方面均落后于韩国。

  也许同样看到了人参的上涨空间和潜在价值,张连学教授观察到,仅仅是这两三年时间,许多大企业先后“插手”人参行业,比如吉林本土的修正、敖东、紫鑫等几家药业。此外,吉林森工集团、首都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今年也先后进入人参领域。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物流发展,需要人参越来越多,这时候如果有企业跟老百姓签订单,就很容易组织起来。比如韩国正官庄吸收整个韩国30%-40%的人参,正官庄就跟老百姓签合同,有人负责人参的质量把关,质量达到就收,这样就很容易联合。如果我们能出现这样的企业,我相信目前整个市场的无序状态都会好起来的。”张连学说。

  大企业的介入令人提前感受到人参产业的新希望。但是就目前而言,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竞争力弱,仍然是制约着我国人参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品牌方面,尽管吉林长白山区的人参名声响当当,但是却没有一个可以和正官庄高丽参抗衡的大品牌。在加工、包装等方面均落后于韩国。

  “从人参产业的对比来讲,我们确实处在一个非常大的劣势上。但是我们有一个优势,作为长白山人参的主产区,吉林省的原材料产能是最大优势。”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表示。中国一年平均生产人参7000多吨,韩国每年只有1300-1400多吨的干参产量,最好的一年也才2000吨,不到吉林一个省的产量的一半。

  今年卫生部正式批准吉林省开展人参“药食同源”试点工作,首次批准了“人参可以用于食品”的规定,更是大幅度拓宽了人参产业的市场空间。根据吉林省的产业战略规划,2012年,参业产值实现200亿元,参农收入年均增长20%。2015年,参业产值实现400亿元,参农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2020年,参业产值实现1000亿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吉林省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树立“长白山人参”品牌,组织实施“吉林人参振兴工程”,启动相关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在政府的推动下,企业也在加强研发力度。目前世界领先的人参基因图谱测序、人参不上火技术也都为中国所掌握。据了解,仅是基因图谱这种研究的完成,就发现了人参生命中鲜为人知的珍惜价值,将为人参的育种、加工、产品开发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就我了解的情况,目前进展很不错。吉林省在主打"长白山人参"品牌的同时,通过加强人参产品质量监管、帮助人参企业融资、培育参农合作社等方式,推动人参产业做大做强,这符合国际规范。”张连学表示。

  2010年我国人参产业总产值增至206亿元,人参产业上下游呈现出转好的态势,这多少激活了颓靡已久的中国人参产业。“我们的产能优势能不能通过国家政策、政府手段和企业配合利用好,这个很难预测,下一步还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郭春生说。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雀巢事件”非孤案 政府官员企业任职扰乱市场
下一篇文章:十二五糖业规划将出台 7大糖业股望尝甜头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