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的事,不知是不是大家对其前景不够乐观,一直进行得比较低调。上次见诸舆论,还是在5月初,卫生部宣布室内公共场所取消吸烟区的规定生效。最近又有了禁烟的新闻:甘肃省卫生厅重拳出击,暗访12家省级医疗机构,发现烟头287个,罚款287万。
甘肃用实际行动表明,禁烟行动一直在进行之中;而且,对禁烟行动结果也及时做了通报,体现了行政执法的公开透明,这些都值得肯定。但是,哪怕是坚定的禁烟支持者,面对每个烟头1万元的罚款,恐怕也要暗暗咋舌——这也许是史上最贵的烟头了。
烟头价值几何自然无从衡量,但是可以略加对照。不妨看一下国际行情:2007年开始,法国对违规吸烟者罚款不低于75欧元;西班牙今年开始实施的禁烟令则规定不低于30欧元。在国内,几乎是在同一时期银川西夏区的一次行动中,违规吸烟者被罚300元,违规网吧被罚1000元。
从这个角度来看,甘肃对违规者的罚款可谓天价。天价总会引发公众的联想。曾经引发关注的天价烟、天价吊灯、天价酒等,都与公款多少沾点边。甘肃的天价罚款案例,也晃动着公款的影子:一者,它只罚单位,不罚个人,实行连坐制;二者,它不罚现金,而是从拨付给医疗机构的正常财政补助款项中予以扣除。
事实上,重典作为禁烟的尝试,并非全不可行。北京在奥运会后,也曾有过对违规吸烟者重罚的动议。但是,重也要有限度,而且更要注意防止简单化。如果不够合理,短期效应固然可期,但长远看,往往是一种风险博弈:众所周知,国内禁烟的难度主要在于烟民数量庞大,而且漠视规则的积弊难以急刹车,甘肃巨额罚单的实质,是把禁烟矛盾直接转嫁给了对吸烟者缺少强制权的所属医疗机构,这一做法容易招致不可知的医患冲突。
一方面,按规定,正常财务补助款项是纳入预算的,无特殊情况不宜中途调整。另一方面,巨额的罚款分配又有何依据?
禁烟势在必行,然而至今效果甚微。它考验的,不仅是管理者的决心,更是管理的耐心和智慧。为禁烟的合理目的,采取不合理的行动,显然不在此列。(刘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