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让人害怕,眼不见为净毕竟是自我安慰,真想要干净的油水入口,还是得另辟蹊径才行。餐馆“点油”和DIY打油,就是民间闯出的食品安全的新路子。河源有餐馆提供“油谱”,列出各类放心油,让顾客看油下菜碟;也有深圳人到河源租地种油茶树或买油茶园,自产自榨双保险(昨日《羊城晚报》)。
为的都是进口安全。餐桌上随时都会中招,单枪匹马的个人防范,怎敌得过陷阱遍布的奶米油盐;按图索骥的生活指南,哪斗得过魔高一丈的地沟油提炼。毒源环伺,也就只有“源头控制”一法了。要么是察看“油谱”,排查嫌疑,人油相看两不厌,验明油品正身,吃“放心油”;要么是釜底抽薪,对油茶籽、油茶园全面布控,打油再打油,自产自用,气死地沟油。
毒奶粉闹得人心惶惶之时,也有类似的法子。开始亮出的武器是测量三聚氰胺的试剂,买奶粉买出了化学品的阵势,要用试剂测毒,令人齿冷。后来有人很幽默地牵出了奶牛,让人直接挤奶,省了乳业公司的手脚,自己也放了心。紧接着是豆浆机热销,有朋友为了保险起见,从老家邮寄自家产的黄豆打豆浆,走的也是DIY路线。从现场挤奶到检阅“油谱”,从豆浆DIY到茶油DIY,一路辛苦地过来,让人哭笑不得:大家抗毒防毒的心眼越来越多了,与危及食品安全行为作斗争的方式越来越生动活泼了,当然,战线也越拉越长了。
又是个魔幻现实的活写真,转型社会日常生活的生动世相。老百姓想吃口干净的,可真不容易啊。在乱箭齐发的毒食品的合围中,只能修补一下明显的生活漏洞,不大可能顾及所有入口的七荤八素,更多的食品卫生环节,更多的难以DIY的油盐酱醋,都是力所不逮的盲区,也就只能无可奈何地对付了。食用油只是无数食品安全隐患中的一环,以一己之力,难以堵塞纷至沓来的毒食品的暗算。
在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下,对照层出不穷的荼毒花样,要想兑现绿色环保的宣讲,恐怕得有如此的配置才过得上健康的日子:有头牛,挤放心奶;有个猪场,对付“瘦肉精”;有鱼塘,免得“被吃”避孕药;有口井,喝干净水;买块油菜地或油茶园,确保油水;菜地和果园也少不得,可免农药之虞;当然,还得有块稻田,可抵抗毒大米的黑手。最好,还有个盐池晒盐,免得工业用盐乘虚而入。也就是说,对于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如果真的要“珍爱生命,远离毒食品”的话,就得同时从事着农林牧副渔,从城市走到田间地头乃至滩头,在创造绿色生活的同时也创造笑话。否则,除非你是享受特供的群类,不能到处出击防毒反抗,就只能闭上眼睛装作是享受啦。
面对“油谱”,心里还是没谱。虽然说,《食品安全法》实施快一年了,也明确了好几个部门齐抓共管,食品安全还是跌入了DIY自救的套路,大家的胃口还是没有安全感。在豆浆DIY和茶油DIY的笑话面前,《食品安全法》当然不会脸红,普通人,则只能自己为自己加油,继续练就百毒不侵之功,争取皮糙肉厚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