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因为“解百纳”成功注册,动了葡萄酒全行业的“奶酪”,让全行业的神经都紧张了。一时间,知识产权纠纷困扰中国葡萄酒业,“解百纳”何去何从,现在只能等待法律的最后的判决。
最近,有关“解百纳”的讯息随处可见可闻。“‘解百纳’商标纠纷成为酒业最大的看点,知识产权问题又一次抓住了市场的眼球。”酒业营销人季风告诉本报记者,在这场纠纷中,最受伤的将是中国酒业,最迷茫的将是中国消费者。
如季风所言,国内企业的经营者们、学者专家、法律界人士、媒体同仁对“解百纳”商标争议给予极大的关注,“解百纳”商标纠纷案成了一个观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窗口。
张裕表现
商标注册史可溯达70年
态度:进行到底
在整个纠纷的过程中,张裕咬紧一个态度:“坚持!”张裕在“坚持”中,一方面加大广告力度,一方面向社会打“历史牌”,试图说服消费者,张裕“解百纳”“根正苗红”。对于12家兄弟企业联盟的态度,张裕总经理周洪江态度很坚决:“我们非常理解有些企业这种跟进,但是我们的态度还是这样。第一就是坚持,到目前为止,未经张裕许可,擅自生产或者使用‘解百纳’是一种侵权行为,张裕保留追诉侵权行为的权利。”
自豪:70年的“本钱”
张裕自身对拥有“解百纳”很自豪,认为“70年商标注册史在我国是很少见的”。“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支持‘解百纳’精神,因为这是一种原创精神。”张裕集团总经理周洪江表示,在70年的品牌积累与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张裕“解百纳”形成了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也正是中国葡萄酒业甚至中国品牌所缺少的。应该说,它不仅是张裕的一个核心高端品牌,也是国家与民族的财富。
策略:柔软分化
有意思的是,虽然张裕很在意自己宣称的那些内容:70年的品牌培养,2.43亿的广告投入,以及11亿的市场销售……这一连串很难让老东家会割舍的数字,但强硬的张裕近期也刻意展示出“柔软”的身段。7月21日周洪江表示,“只要认定‘解百纳’商标的归属权,我们什么都可以谈。”
各界共识
既要保护品牌也要保护市场
学者: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原创品牌保护
建国以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走了很长一段弯路。“解百纳”商标在建国后反复注册3次都只获得备案,就是个典型性的例子。
知识产权专家董葆霖向记者表示:“在中国,像‘解百纳’这样拥有几十年历史的品牌并不多,它是张裕多年汗水与心血的结晶,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宝贵财富,如不加以保护,这样的民族品牌就会被淡化,甚至逐渐消失。”有专家认为,张裕商标维护战,可以说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有洋葡萄酒品牌正在借‘解百纳’混乱之势,侵蚀中高端市场。”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刘彦平表示,在全球化的格局下,尽管洋葡萄酒大举进军中国,而国产葡萄酒仍然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解百纳”一案处理结果将是目前中国产品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在葡萄酒这一细分领域获得良好表现的一个开始。
市场人士
继续混战没有赢家
市场人士关心的则是纠纷案对市场的冲击。“纠纷不断升级以来,张裕加大了广告投入,同时地面上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试图瓦解联盟。”酒业营销人季风告诉记者,张裕广告里拿“海纳百川”来作为“解百纳”的“内涵”,但业界恰恰是“百川尚未入海,酒业版图已支流横生”。在他看来,交相争地,侵蚀本土,恶化土质;争名的背后,酒业环境的净化、消费者利益保护暂时已被商家置于一旁。
从市场的现实来看,有专家认为,长时间的产权争议首先从价格体系上开始影响酒业市场。眼下,各家“解百纳”纷纷以大幅降价抢占市场份额,这势必对张裕的“解百纳”红酒形成价格围攻,张裕只好紧随着降价。“一个产品降价了,整个行业的产品是不是会往下拉?降价的手段之外,还有多少手段在跟进?”
“解百纳”知识产权纠纷案对营销、法律、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来说,它将被创造出经典案例。相关业界的人士一直都在等待着观察着,在观察中思考着。
身为律师的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级会员王瑜指出,在这场保卫战中,不管谁是最终的胜者,受损害的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各葡萄酒企业都不可避免受到连累,即便是目前的胜者——张裕也已经切身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实质损害。“我认为张裕更需要引进可以纵观全局的知识产权战略人才,需要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这场商标之争以及以后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王瑜说。
中国葡萄酒正是发展的大好时机,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这个行业才能做大,才能抵御国外葡萄酒的冲击,才会有中国葡萄酒企业生存的空间。所以这场保卫“解百纳”的战争,只有各方停战,达成共同发展的和平协议才是真正打赢,只有给“解百纳”一个和平的环境,才有发展壮大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