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与法 >> 浏览文章
天价销售假鹿茸 10元一斤上称变10元一克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13年05月08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昨日,陈义等人被控抢劫罪在法庭受审。陈义等6人威胁强迫他人高价购买假鹿茸。通讯员 万青 摄

  “鹿茸便宜了,10块钱”,顾客以为10元一斤上前打听,结果变成10元一克,若不买立即就有人围上来,威胁“不买就挖你眼、要你命”。

  昨日,房山法院公开审理一起六人团伙涉嫌抢劫案。

  鹿茸均为假货

  检方公诉,2012年6月至7月间,被告人陈义纠集欧阳双旭、陈雷、陈峰、陈羽、李东莹伙同其他20人(均另案处理),在房山区城关街道某市场摆设“鹿茸”摊。

  他们叫卖“鹿茸便宜了,10块钱”,让被害人误以为是“十元一斤”,准备购买时价格变成“十元一克”。若被害人拒绝购买,欧阳双旭等人便持改锥等工具以言语威胁,致使被害人产生恐惧,被迫当场交钱。若被告人没有随身携带钱款,他们跟随被害人回家取钱。通过上述方式,陈义等人强行从被害人刘某等四人处获得21410元。

  经药品检验所检验,涉案“鹿茸”为假鹿茸。

  被告人多为亲戚

  昨日庭审中,被告人陈义推翻自己在侦查机关的全部供述。

  六名被告人中,除欧阳双旭和李东莹外,其余四人全都是亲戚,陈义和陈雷是亲兄弟,跟陈峰、陈羽是堂兄弟。

  检方认为,陈义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胁迫手段,多次抢劫他人财物,行为均应当以抢劫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由于本案涉及大量证据,被告人也各有辩解,庭审从上午11时许持续到下午16时许仍无定论,法庭宣布将择日再开庭审理。

  ■ 讲述

  老汉买鹿茸遭改锥威胁

  据检方指控,这一团伙涉嫌在市场作案一个多月,但最后能找到充分证据提出指控的共有4名被害人,最多的花了6600元,最少的花了3130元。60多岁的张强(化名)年龄最大,他的报警使得这一团伙被查。

  2012年6月17日早晨8时许,张强去市场买东西,听到有人高喊“鹿茸便宜了,十块钱”。他就凑过去看看热闹,摊主再次向他确认说“鹿茸,十块钱咯”。

  张强说,此时一位年轻男子走过来,直接从摊上捧了一堆鹿茸片,很痛快地跟摊主说“这东西好啊,泡酒喝特别好。”

  这让张强有些心动,也抓了一把鹿茸片,摊主称完说“十块钱一克,共4900元”。

  “太贵了。”张强不想买了,摊主拿出改锥说,“你要是不买我就捅死你!”

  张强回忆,当时很害怕,就谎称“先把东西放在你这里,我回家取钱”,他的想法就是找个借口不买了。结果摊主说不行。之后一名壮男子围上来威胁张强“不买就弄死你。”“我一看对方这么凶,怕他们伤害我,就同意他们跟着我到家里取钱”。摊主和壮汉让张强拿着鹿茸片,三人到市场外打了辆车到张强家中。

  最终,张强从家里拿出存折,取了4900元现金给了摊主,“原本打算花100元买点鹿茸泡酒喝,一称不到500克,花了4900元”。

  随后,张强越想越觉得被骗了,便拨打电话报警。

  ■ 骗术

  演技高超的“托儿”

  陈义称,他卖的鹿茸都是200元一公斤从外地进的,都是红色片状的。进来货后就开始招托儿,费用是一天六七十块钱不等,然后陈义等人分着开摊卖。他们都有行话,管卖货的叫“点儿”,轮流转悠的叫“托儿”。为招揽蒙骗消费者,他们叫卖时喊“零卖12元,论斤10元”。对此,陈义解释,就是不说明是一斤10元还是一克10元,给消费者一个错觉,认为是10元一斤。

  证据显示,32岁的陈羽扮演卖鹿茸的摊主,他的父亲陈某和母亲王某均扮演消费者“做托儿”。每到有人问价时,陈某就会上去扮演消费者,边挑选鹿茸边跟受害人推荐鹿茸如何如何好。当受害人感觉太贵时,陈羽就会拿出一把改锥威胁陈某,陈某装作很害怕,连忙说掏钱买,这样受害人也就会乖乖掏钱买了。(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媛)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制售假食盐团伙蜗居乡村 贩售大量伪造食盐
下一篇文章:餐饮部经理采购茅台酒赚差价 因职务侵占罪被判刑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