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是中国传统奢侈食品之一,也是一些人在餐桌上显示身份,表示诚意的象征,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但由于我国鱼翅产量很少,鱼翅大多依赖进口,而走私分子便悄悄盯上了进口鱼翅这块“肥肉”。江门海关12月2日透露,该关近日破获一起涉案3.14亿元人民币,以境外“洗单”,低报价格方式走私鱼翅、海参等海产品大案。
揭开进口鱼翅真实价格秘密
今年5月,江门海关审单关员在调阅口岸报关数据时,发现江门某海产食品厂有限公司进口鱼翅申报价格与市场价格变化规律极不相符,存在风险。
但由于鱼翅行业具有价格行情相对封闭不透明、外人难以具体了解等特点,海关一时很难掌握鱼翅的真实成交资料,使得鱼翅进口真实价格成为了一个“秘密”。
为揭开进口鱼翅真实价格谜底,江门海关迅速开展调研,通过走访市场、上网查询相关商品价格信息、开展价格核查,发现该企业和另外一家鱼翅加工厂分别在香港和台湾注册关联公司,对国外进口的鱼翅原料进行价格“洗单”,即不法企业利用特殊商业关系与境外不法中转商勾结,在货物转口进境时,由中转商隐匿原始单证,以中转商的名义开具虚假单证进行报关,将价值高达每公斤七八美金到几十美金的鱼翅低报为三四美金/公斤,再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走私进口,并将部分高价值的鱼翅等海产品偷运入境。
为凿实证据,根据海关总署“国门之盾”行动部署,11月9日下午开始至16日,由江门市海防打私办召集海关、公安、工商、边防等部门开展鱼翅、冻品流通领域反走私专项行动,检查相关企业442家,查扣无合法证明的鱼翅、海参和鲨鱼肚等海产品279吨及其他冻品477吨。
打击鱼翅走私活动任重道远
成功突破证据难题后,11月12日,江门海关缉私部门决定对涉嫌走私进口鱼翅等海产品案两团伙实施立案查缉。
次日,“收网行动”拉开帷幕,缉私部门成功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扣押涉嫌走私的鱼翅、海参和鲨鱼肚等共计272.53吨。
经查,涉案两家公司于2009-2012年间先后以一般贸易方式申报进口鱼翅,采取境外“洗单”方式,以低于国外真实成交价三分之二的价格进行申报进口。经初步统计,截至案发,涉案货物达4967吨,平均低报价张幅度达66%以上,走私鱼翅、海参等海产品价值共计3.14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我国加入WTO以后,整体关税水平不断下降,然而鱼翅因属高消费产品,进口税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冰冻鱼翅为例,进口关税税率为12%,增值税的税率为13%,综合税率为26.56%。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高额利润,便采取走私方式偷逃国家税款。江门口岸进口的鱼翅主要是冰冻有沙骨小青鲨鱼翅、冰冻有沙骨狗鲨鱼翅,企业申报的鱼翅种类为非濒危物种,其部位包括胸鳍/尾鳍等。
江门海关缉私局负责人表示,鱼翅走私活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虽然海关不断加强打击,但只要有巨大利润存在,不法分子就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因此,打私工作任重道远,只有继续严厉打击走私,才能避免恶性竞争,从而达到规范行业,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目的。
据统计,截至目前,江门海关累计查获鱼翅走私案件12宗,案值3.18亿元,涉及偷逃税款3618万元,有效打击了鱼翅走私行为,也为对保护鲨鱼这种濒危物种作出了积极贡献。
法制网广东江门12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