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与法 >> 浏览文章
毒品披上奶茶粉外包装 半年获利超百万元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年11月01日    关注度:     【字体:

 新华调查:K粉变身饮料冲剂 毒品如何披上光鲜外衣

  新华网海口11月1日电 (记者傅勇涛、马超)K粉变身饮料冲剂 毒品如何披上光鲜外衣?——海口特大跨省贩卖新型毒品案追踪

  入水即溶口味纯正的“奶茶粉”“咖啡粉”,包装印有品牌和生产日期的“口服液”,这些竟然都是毒品。犯罪嫌疑人在饮料中加入摇头丸、“神仙水”,在咖啡粉、奶茶粉中添加K粉、冰毒,半年获利逾百万元。

  这是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日前破获的一起特大跨省贩卖新型毒品案。目前,24人组成的制售新型毒品团伙被警方捣毁,涉案金额数百万元。新型毒品是如何披上光鲜外衣被合法销售的?

  毒品“披上”奶茶粉外包装 半年获利超百万元

  “这类毒品遇水即溶,即冲即饮,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都不发生变化。”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刑警大队中队长李楠说,该类毒品吸食口感与奶茶、咖啡一样,甚至香味都相似。

  据警方介绍,此类新型毒品迷惑性很强。记者注意到,毒品的外包装上还印有生产日期、品牌、净含量等信息,和市场上销售的普通饮料几乎没有什么差异。

  今年6月,秀英分局在破获一起贩毒案中获得重要线索。经过3个多月的侦查,专案组辗转琼、粤两地,基本摸清了以王某、郭某为首的跨省制造、贩卖毒品团伙的组织结构、联系网络等相关情况。

  “整个组织分工明确。”办案民警王冠说,郭某和男友纠集24人,利用陆路物流和客运的疏漏,从广东频繁以人员携带的方式将大量K粉、摇头丸等毒品运往海南,并以海口为据点,制贩新型毒品,再以批发、零售等形式销往海口、澄迈等地。

  “起初,警方发现大量饮料、咖啡粉、口服液等物品从加工窝点运出,却没有运输毒品的迹象。”王冠说,警方后来发觉,这些“饮料”“咖啡粉”“口服液”就是混进了K粉、摇头丸、冰毒等制成的新型毒品。

  “这是一个秘制配方,按一定比例用K粉、摇头丸等毒品配制,饮料的口味没有变化,主要销往娱乐场所。”90后的犯罪嫌疑人郭某年仅21岁。

  “这种最新的制贩毒品的方法利润非常高。”郭某说,一颗摇头丸外加几颗外号“飞仔”的冰毒,成本不过50元左右,添加饮料后,可卖到数百元的价格。

  据办案民警介绍,制毒的“秘方”由广州的毒品供货商提供,郭某纠集了男友王某等24人,在一间150平方米的民房里调制成各种新型毒品,半年获利逾百万元。

  娱乐场所对新型毒品“视若无睹”

  据警方调查,外包装酷似咖啡粉、茶叶包、小罐装饮料、口服液等的新型毒品,近期在海口市和海南西部市县的娱乐场所频频出现。“每一包饮料的毒品含量非常少,隐蔽性极强,在娱乐场所吸食很难被发现,稍有不慎还容易被人蒙害。”

  犯罪嫌疑人郭某交代,这种新型毒品八成以上销往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用开水冲泡服用,会出现和吸食毒品一样的反应,长期饮用会产生极大的依赖。

  那么,这种新型毒品如何能顺利进入娱乐场所呢?记者近期在海口市一些娱乐场所发现,毒贩和娱乐场所对利润的追求,是新型毒品发展蔓延的温床。

  在海口市金龙路上的一家高档歌城,午夜12点以后,一些VIP包厢门外有专人把守,只准包厢内的人进出,包厢内的灯光极其昏暗,快节奏的音乐震耳欲聋。在舞池边,不时有人对记者询问:“要不要来一杯特制饮料或鸡尾酒?”

  阿明在海口市一家KTV做服务生已经三年,他说,娱乐场所为了多招揽回头客,让客人延长娱乐、消费时间,对吸食摇头丸、K粉等毒品都是默认的。“我在参加KTV酒会时喝了放K粉的饮料,当时都没有发觉。”

  “许多人愿意吸食这类新型毒品,认为用一点不会上瘾,是一种时尚。”李楠说,新型毒品强烈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增强兴奋度,延长愉悦时间,很多人对其成瘾性、依赖性和对肌体器官的伤害等往往不甚了解。

  整治毒品要走出“一阵风式”怪圈

海南省中邦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孝民认为,打击力度不够是毒品难以根治的关键。他说,相关监管部门总是习惯于高强度地“管一阵”,然后又松懈下来,对毒品的监管打击成为“猫捉老鼠”式的游戏。只有实行对毒品全程监管,确保不留死角,才能走出“一阵风式整治”的怪圈。

  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党委书记柯廷雄认为,需要多部门打防并举,在源头治理和监管责任追究等方面下“猛药”。一方面要加大新型毒品成瘾性的宣传,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立法强化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的联合打击力度。

  一些专家表示,加强对生产精神类药品厂家以及物流行业的监管刻不容缓。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生产精神类药品的厂家监管到位,有效制止国家管制的精神类药品非法流入市场,把源头堵死。

  警方提醒,新型毒品包装更趋于隐蔽,在一些在娱乐场所举行的聚会,不要轻易喝陌生人递来的饮料酒水。 

新华网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父子亲朋上阵伪造茅台特供酒 为首者获刑7年
下一篇文章:长沙菜霸组织操控价格 靠武力“统菜”日进万金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