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与法 >> 浏览文章
仁和堂被诉法庭 消费者索赔百万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9月12日    关注度:     【字体:

 ●《假壮阳药“勃大锁精”再现江湖》追踪 

  从淘宝网上以每盒16元的价格购进,再以每盒168元的价格从药店销售出去。3个月前,南方日报有关广州仁和堂广卫药店涉嫌倒卖“勃大锁精”假壮阳药(实为保健食品)牟利10余万元的报道刊登后,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工商部门介入后,双方调解不成,冯某和史某两名消费者只好把该药店告上法庭,提出百万索赔。昨日上午该案在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仁和堂售给二消费者300盒假冒保健食品 

  两名原告称,今年3月到广州仁和堂广卫药店选购保健品时,被推荐一种由“海南新贝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勃大锁精”,该产品外包装上标称是“中国性保健协会推荐产品”,宣称能“对阳痿早泄、勃起不坚、生殖器短小具有明显功效”。在该药店一次次以“下次要涨价,现在买划得来,下次没有优惠了”的鼓动下,两名原告分别在几天之内购买了300多盒“勃大锁精”,各支付逾5万元。 

  然而,原告购买“勃大锁精”服用后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出现口干舌燥、胸闷发慌的感觉,随后原告才从网上得知,该药店所销售的“勃大锁精”早在2006年就被河北省卫生厅以假冒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进行过查处。后原告经向海南省卫生厅及海南省工商局申请信息公开得知,“勃大锁精”外包装标示的批准文号纯属子乌虚有,海南省卫生厅从未发放过该批号,而标称为海南新贝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09年就没有年审,已是一个不存在的非法公司。“如果产品拿到的是食品许可证,就不能宣传功效,更不能含有药品成分。” 

  根据“勃大锁精”的批准文号“琼卫食证字2006第461106-010031”及说明书显示,“勃大锁精”为食品,而在其包装的主要成分中却标明为某些壮阳成分,即“伟哥”的成分。按照规定,“伟哥”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的处方药,只有医院泌尿科的医生才有处方权。有关专家指出,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而且“伟哥”和硝酸甘油之类的硝酸脂类药物同时服用,会导致心血管发生意外,如果在保健食品中偷偷掺入“伟哥”的成分,这类病人就有生命危险。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广州地区查到的多款壮阳保健食品,均含有“西地那非”等成分,以此制造某些功效,从而迷惑消费者。 

  被告指称原告买太多不属消费者 

  据原告称,把仁和堂推为被告,是因为“根据《食品安全法》第39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告在采购这一产品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但被告至今不能提供货者的许可证和其销售的‘勃大锁精’的任何合格证明文件,也不能提供该生产厂家的任何资料。结合海南省卫生厅和海南省工商局出具的证明文件,足以证明被告所销售的‘勃大锁精’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非法食品”。 

  在昨天的法庭上,被告辩称,原告一次性买这么多保健品,足以看出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而原告则反驳,是被告的营业员一次又一次以“马上要涨价了,快没货了”为由,诱导原告大量购买。 

  不仅此案,近年来血燕造假、螺旋藻铅超标、绿瘦减肥产品被查出违规添加化学成分“酚酞”、好视力眼贴保健品当药品宣传被曝光为违法广告……一系列事件都不断加深消费者对保健行业的不信任感。根据《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并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百强企业生产集中度超过50%。这意味着,近年来负面连连的保健和营养行业亟需进行一场大整治,类似于“勃大锁精”之类的问题产品应被彻底清理退出市场。 

  目前,该案已审理完毕,法院方面称将择日宣判,南方日报记者将继续追踪报道。(记者 刘熠)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特大制售假药案32人受审 各种药粉随意组合
下一篇文章:蒙牛1名经理篡改过期牛奶生产日期销售被批捕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