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 3名“80后”兴化男子成立小作坊,自行勾兑食品添加剂,冒充其他品牌的产品销售,短短7个月左右非法营业额达17万余元。近日,3名男子均因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广陵法院判刑并处罚金。
假名片
牵出制假三嫌犯
厦门某香味公司主要生产香精、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其中,一种叫乙基麦芽酚的香味增强剂销量甚好,是行业内的“明星产品”。
今年3月底的一天,该公司负责人李某接到徐州经销商反映称,徐州食品市场上有假货冒充该公司的乙基麦芽酚。李某调查发现徐州、安徽等地的多家公司正在销售假冒产品。乍一看,产品名称、商标及包装都和真产品一模一样,产品单价比公司的销售价便宜20—30元。
李某从经销商处了解到,产品都是通过一个自称黄某购买的。黄某确实是公司的销售经理,但经核实发现,黄某从来没有往徐州销售过产品。李某仔细一看名片,发现了蹊跷:虽然这些名片和黄某的一样,但上面的号码却另有其主。
通过跟踪物流货单,李某怀疑做假的厂商在扬州。今年4月6日,他向扬州市开发区公安分局报警。
一个月后,开发区民警先后在北京长辛店乡和邗江区汊河镇两地,将3名兴化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在汊河镇当场查获240余箱假冒的成品及半成品等。
三“发小”
合资制假谋致富
据3人供述,他们都是兴化人。其中,年龄最大的陈某今年25岁。
陈某称,他中专毕业后,一直没有挣到钱。听身边的老乡说,很多人做假食品添加剂来钱快。陈某心动了。去年3月,他特地跑到上海,参加了食品添加剂的展销会。陈某此行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想了解下什么牌子的添加剂好卖,打算看什么好卖就仿造什么。
在展销会逛了一圈后,陈某瞄上了厦门的这家公司。见陈某有兴趣,该公司销售经理黄某向他做了相关介绍后,递上了一张名片。令黄某没有想到的是,这张名片竟成了陈某拓展业务的“王牌”。
陈某回到兴化老家后,准备仿照厦门的这个牌子来做。但此时,他手头只有8万元。于是,他动员两个“发小”加入。两人答应了,并各出4万元入了伙。
大半年
制售17万元假货
因为其中一个发小在扬州汊河做废品收购生意,3人便把“加工厂”定在汊河。
今年9月,3人买了一箱厦门某公司生产的“乙基麦芽酚”,让兴化的小工厂仿照真品做包装纸箱、包装罐和标签等,并印明厦门某公司的名字和该品牌的商标。
为了博得客户的信任,陈某更改了黄经理的电话号码后,重新印了黄经理的名片,散发到徐州、连云港、齐齐哈尔等地。
去年10月开始,陈某在北京联系客户,两个发小负责在汊河将其他品牌的乙基麦芽酚和其他原料,按比例勾兑后,装入假包装内,并通过物流将冒牌货发给客户。为防止露出马脚,货款全都是由货运公司的人代收。
直到今年5月案发时,3人共向江苏徐州、安徽宿州等地,销售假冒乙基麦芽酚48箱,加上民警在汊河查获的280余箱假冒产品的成品及半成品等,3人非法经营额共计17万余元。通讯员广法刑 见习记者 刘娟
名词解释
乙基麦芽酚
乙基麦芽酚是一种常用的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因为乙基麦芽酚能使食品中原有香味得到调和、改良和提升,所以经常被作为香味改良剂,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妆品、盥洗用品中,起增香、增甜、祛臭、祛腥膻和调香的作用。同时乙基麦芽酚还具有去除原料的杂味,保持长久的清香的功效,可以用来减少冷冻肉与鲜肉口感风味上的差异。
生活中,多种不同的凉果制品、天然果汁、各种饮料等添加乙基麦芽酚,能明显提高果鲜味,抑制苦、酸、涩等味,获得较好口感。此外,它也适用于酒类、乳制品、面包糕点、中成药、化妆品及各类香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