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与法 >> 浏览文章
公安部查获一特大制售假酒案 市值超30亿元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11月03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查获的假酒



  国务院机关事务局专用茅台酒肯定是假的几千元一瓶的高档酒 成本只要50元

  公安部破获特大制售假酒案

  通讯员 章文雅 王静静 记者 杨丽

  昨天,公安部公布了一起特大制售假酒案,而温州苍南是这些假酒商标的制造地,如果没有这些商标,或许那些假酒就卖不出去。

  假酒专案,涉及浙江、福建、山东等12个省市。

  假酒市值超30亿

  苍南县是中国印刷之城,全县有上千家印刷企业,也有数不清的地下印刷作坊,当地有关部门经常查处,但还是有人提心吊胆暗箱操作,因为这钱太好赚了。

  这次专案的线索最初就是来自某个地下作坊。

  今年8月,当地警方发现,有人在偷偷印“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洋河蓝色经典系列”、“郎酒”等名牌酒的包装盒和商标。

  与此同时,警方发现湖南等地有人专门吃进这些包装盒和商标。

  案子最后由公安部统一部署,一共摧毁制售假酒和商标、包装材料犯罪团伙19个,打掉犯罪窝点9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84人。

  总共查获“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洋河蓝色经典系列”、“郎酒”等十多个市场知名、热销品牌假酒1.4万瓶,各类商标标识、包装盒(袋)3000万余件(套)。

  如果这些假冒包装材料被制成假酒流入市场,市值将超过30亿元。

  连瓶盖也以假乱真

  从肉眼看,被查获的生产假商标和真的商标很难区别,甚至制作出来的瓶盖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许多名酒企业为了防止被假冒侵权,往往设置条形码和全息防伪标记。但即使如此,制假者也“迎难而上”。

  被查获的地下印刷作坊的林某等三人,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不仅能熟练使用相关电脑软件,而且对条形码和全息防伪标记有很深的研究,他们先买来真酒的商标标识进行研究,然后用电脑雕刻机等扫描雕刻排版,像那种真的名牌酒上的全息防伪标记,他们全都能倒腾出来。

  “贴到酒瓶子上的标记,价格每件60元至80元不等,甚至更高,虽然和真正的防伪标记相比,这种防伪标记细看还是有区别,但一般人根本无法区分”,办案民警说。

  此外,在福建也发现了从苍南“移师”的制售假酒包装材料团伙,而这些团伙成员大多是家族成员,联系业务生产销售运输一条龙。

  专用酒、特供酒基本都是假酒

  “目前市场上的高档酒,假的比真的多”,这个行业秘密在这次行动中得以曝光,从查获情况看,目前还没有发现以工业酒精勾兑品牌白酒,但用低档酒以次充好的居多,而用低档酒添加香精等添加剂的仿冒酒被称为“高仿酒”,也有人叫“A酒”。

  即便是这种高仿酒,先是20-30元购买国产白酒,加上包装、人工费,成本也就50元左右,而最终却是以名酒的价格销售,每瓶酒的利润在百元甚至千元之上。

  通过销售网络,如果批发给饭店,一般在两三百元一瓶,而饭店卖给顾客的价格在五六百元,一些高档酒最高能卖到两三千元一瓶,当然消费者不会知道几千元买的竟是几十块的白酒。

  对店家来说,大多是“知情”的,有时候,卖假酒的,他们往往通过先把酒拉过来,让你卖掉了他再来收钱的这种生意模式,对商家来说不得不说是个诱惑。

  而这些假酒比真酒还畅销的原因是,现在消费者担心不安全宁可吃贵的,还有对什么特供酒、专用酒什么的特别迷信,比如像“国务院事务管理局机关事务局专用茅台酒”,事实上这个局根本就没有用过这样的酒,流向市场的所谓专用酒、特供酒基本都是假酒。

  怎么辨别假酒?

  1.看底部。如果是低仿酒,底部脏兮兮的。

  2.听声音。(针对高仿酒),这些高仿酒的盒子是真的,你即使按照上面的防伪条码,打防伪电话验证,也会告诉你是真的,因为这些信息已经外泄了。只是当你用力摇晃瓶子时,外盒和酒瓶接触没真酒那么严密,所以声音很大,而真酒是几乎没有声音的。

  3.验亮点。高仿酒的酒瓶盖也做得很像,但有一点很难模仿,你可以用验钞机照在酒瓶盖附近验防伪点,那里如果有一个荧光点,是真的。(来源:都市快报)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麦当劳就商标侵权提起诉讼
下一篇文章:检查“瘦肉精”走形式 获嘉防疫站5人被判刑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