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科技 >> 浏览文章
以虫治虫樱桃好吃树难栽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年12月25日    关注度:     【字体: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使用农药、化肥的绿色食品正成为人们的追求。然而,在全国处领先地位的我省“以虫治虫”生防技术推广10年,在全省却仅应用于大田、设施蔬菜20多万亩,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绿色”技术本小利大

    近日,见到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农民高同成时,他正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采摘西红柿。记者发现,和其它棚室不同,他的大棚里悬挂着粘虫板和蜂卡。“我用的是生防技术,生产的蔬菜不打农药。”高同成介绍,2005年,他开始使用生防技术种植大棚菜。“没使用这一技术前,在蔬菜生产的关键期,每周都打一次杀虫剂,一个春天一般打8至10次,费工费力,生产出的西红柿、黄瓜,果型还不好。现在,用熊蜂授粉、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粉虱、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用食蚜瘿蚊防治温室蚜虫……不仅长出的果型周正,每个棚还能增收1000多公斤。由于质量好,每公斤能比别人多卖两毛钱。”

    省生防技术研究与推广专家郑礼介绍,生防技术本小利大。他们在饶阳县吾固村1687.8亩示范区连续5年的试验表明,应用生防技术,番茄亩增产13%,茄子亩增产24%,亩均增效1050元。在大田生产中,使用这一技术可减少害虫80%左右,亩均增产15%、增收60-80元。

    “你用他不用,防治效果不好”

    “生防技术是不错,但村里农民的素质不同,你用他不用,防治效果不好。”衡水市桃城区周言村农民高立民说,由于一家一户的责任田都紧挨着,别人田里的病虫害也可以传染到你田里来。省植保站站长王贺军介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生防技术的应用效果打了折扣,影响农民应用这一技术的积极性。“农民相信眼见为实。一项新技术从试用到被农民普遍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省旱作所科技人员宋凯告诉记者,这一过程比较漫长,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业内人士指出,在现有的土地经营模式下,仅靠科研人员自己的力量推广应用一项新技术远远不够,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此外,如何借助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地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利益联结机制,也有待在发展中探索。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鲜湿牛肉拉面食品生产新技术让兰州牛肉面走出兰州
下一篇文章:美研究发现含高氯酸盐自来水 影响婴儿健康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