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科技 >> 浏览文章
无糖胜有糖?基因食品转还是不转
来源:华奥星空    更新时间:2010年10月02日    关注度:     【字体:
 

  科技是把双刃剑,既能刀砍斧剁病虫害,也会欠下健康债。

  如今的食品生产领域已经涵盖像分子技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最前沿科技,用DNA和RNA水平改良着我们盘子里的食物。然而,在新兴技术大肆应用之际,其背后的食品安全也必须得到重视。

  神奇的玉米

  玉米最初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所种植,而近年来,通过杂交玉米育种手段,这种原产自印第安种植园的草本植物已经变得更好吃、更高产。其中,高果糖含量的玉米植株的出现,成为科学技术对这一食品的最大贡献。煮玉米来吃,你会发现现在的玉米个头十足,口感更糯、更甜,蛋白质含量也比30年前高了200%。通过防病虫害培育,美国玉米产量大幅超越小麦,农民种植享受政府补贴。玉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经济作物,我们将玉米粒中富含淀粉的核通过分解重组,制成麦芽黄素、双甘油、黄原胶和维生素C,提取的果糖和麦芽糖用来做成各种食品甜味剂,超过90%的加工肉制品中都有玉米或是大豆制品作为添加物。玉米还是便宜的、万能的饲料,我们教会鸡、猪、牛甚至鱼以玉米为食。便宜的玉米可以让家畜吃得饱,肉类的价格得以降低。

  这样一种完美的食物,其背后却隐藏着更大的危机。牛原本是食草动物,从不吃玉米,食用玉米让牛的瘤胃(牛四个胃中的第一个)的内环境非常容易滋生细菌。有关报道称,食用玉米会让瘤胃中的抗酸大肠杆菌菌群大幅增加,并在屠宰、加工、运输过程中相互传播。1998年和2001年,美国就发生过全国范围的食品公司召回碎牛肉事件。

   无糖胜有糖?

  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以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作为甜味替代品。在我国,“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无糖概念最初源于上世纪40年代末,二战后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陷入食品短缺。为了弥补糖的产量不足,化学家在石油中找到一种可以替代蔗糖的甜味物质——糖精。虽然其单位甜度比蔗糖高700倍,但后经发现,糖精进入体内不消化不分解,常年食用可能会引起癌症发生。目前,无糖食品使用了新合成的甜味剂,就连医生都在建议糖尿病患者或是肥胖人士食用无糖食品来控制血糖,缓解肥胖进程。然而,甜蜜素、阿斯巴甜相继被爆出有致癌致畸作用,安赛蜜在大量摄入的情况下会令血糖指标突增。我们的建议是,如果要食用无糖食品,一样要限制摄入总量,并仔细查看配料表,优先选择含有低聚糖和糖醇的产品。尽量不要擅自购买可以随意添加的代糖来取代白砂糖,除去价格因素(一包代糖的价格是普通白砂糖的40倍),滥用代糖很可能对身体带来更大危害。

  基因食品:转还是不转?

  网上曾经有一张图片疯传,一张长出四条腿的肉鸡图片被配上“某快餐公司用基因工程改造物种”的图说,一时间人心惶惶。后来澄清的真相是,这只是某鸡场一只基因突变的母鸡。从遗传学角度上来说,如果真的利用基因技术让母鸡长出四条腿,这种显性的变化也无法遗传到下一代。

  事实上,流行的基因工程可以改变食物特殊的属性和风味,使其口味更佳,有的还能延长自然保质期,在美国超市中78%左右的食品都含有经基因改造的原料。通过改良基因而得到优化的农作物也有很多,其中技术最成熟的就是转基因大豆。为了生产出蛋白质含量更高的大豆,科学家利用切割RNA、逆转录等手段,将表达所需蛋白质的基因片段拷贝到大豆的遗传物质上,所得的转基因大豆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达30%以上。

  然而,抛弃几千年的育种习惯,而转由经基因工程重新“剪裁”遗传物质,有的并不稳定,一旦被人体摄入并整合到自身的遗传序列中,很可能令人发生“某些史无前例”的变化。孟山都(Monsanto)是一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颇深的化工产品公司,他们既生产杀虫药滴滴涕,也研发了越战中使用的落叶剂。他们发明了一种叫做Roundup的除草剂,能够杀死包括大豆植株在内的绝大多数草本植物。一种基因改造的大豆对Roundup有耐受力,当Roundup被喷洒在大豆田里,其他杂草都被杀死,只有该改良大豆幸免于难。然而正是这种转基因大豆,最近被美国医疗机构爆出其很可能对精子形成“梗阻”,导致人类生殖功能的降低。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食品高科技无糖胜有糖?基因食品转还是不转
下一篇文章:食物的健康真相——新解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