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记载,中药砒霜有剧毒。砒霜毒性之凶险世人皆知,被我国列入严格管理的36种毒性中药之一。然而,正是这种令人谈之色变的砒霜,被科研人员作为材料研发出治疗血癌的药物,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据报道,香港大学医学院及玛丽医院通过10年的努力,终于成功把砒霜研发成口服砷剂药物,用以治疗白血病,病人可把药水带回家自行按剂量饮用,一般每天服用两茶匙,每个疗程期为两年。
“砒霜”治疗以毒攻毒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应用砒霜等砷类药物以毒攻毒,治疗包括肿瘤在内的恶疾的记载。197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率先从中医验方中发现了砒霜的主要成分亚砷酸(即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王振义、陈竺、陈赛娟、陈国强等科学家,就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亚砷酸注射液能诱导、分化急性早幼粒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使其走向程序化死亡“自杀”之路的作用机理,并在国际权威的《血液》杂志上发表一系列论文。此项发现被认为“在国际血液学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通常白血病分成急性与慢性两大类,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又称M3型,被肿瘤学家视为最凶险的一种,临床上虽已可用维甲酸来治疗,其完全缓解率也相当高,但可惜的是其复发率高,一旦肿瘤细胞对维甲酸产生耐药性,就容易出现复发,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参与新药研发的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血液肿瘤科讲座教授邝沃林介绍,在香港玛丽医院内科学系,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已使用口服砷剂来治疗疾病。但随着其他新药物的出现,砷剂反而慢慢被取代、被遗忘了将近半个世纪。
直至1998年,哈尔滨和上海相继出现运用静脉注射亚砷酸以治疗急性粒性白血病的成功个案。1998年起,研究小组重新开始研究口服砷剂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其实砷剂一直是全球公认的治疗早幼粒白血病复发的最佳药物,但以往一直采用静脉注射方式,口服砷剂成为医学研究上的空白。”邝沃林如是说。
由于香港有使用砷剂的历史经验,研究人员翻查了储存在香港医学博物馆的病人数据,以便决定口服砷剂的分量和安全度。经过两年试验,2000年研究小组成功研发了安全的口服砷剂,并应用于临床白血病治疗研究。
口服砷剂有望替代注射
目前,针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治疗,传统疗法是先注射砷剂,再实施骨髓移植,才可根治病情,但费用昂贵,骨髓移植需要配对,更是耗时费力。
“与静脉注射相比,口服砷剂病人无须住院,剂量容易调整,毒性温和,可长年使用,而且价格低廉,可大量节省医疗开支。”邝沃林介绍,研究小组经临床发现,口服砷剂是非常安全的药物。若剂量适当,砷剂的潜在毒性会被解除,尤其是对心脏的副作用可大大降低。
邝沃林透露:“我们曾对56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复发患者使用口服砷剂治理,其中98%获得痊愈,由于可长期服用,患者5年存活率达70%,效果比化疗和骨髓移植好。”据统计,目前香港有超过100位白血病病人已经接受此项治疗,并达到极优良的效果。
“用这种口服砷剂治疗时,给予病人的量约为200毫升,是两星期的剂量,不会引致中毒。”研究人员表示,“成年人要一次喝1公升才会中毒” 。
另据香港大学医学院对外联络组的钟小姐介绍,由于口服砷剂治疗白血病这个概念还只是刚提出来,运用到临床还在准备过程中。同时,他们也希望,口服砷剂将有可能代替静脉注射砷剂,成为全球治癌新疗法。
针对“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新闻,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及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淋巴肿瘤科主任朱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指出:“‘砒霜’治疗白血病,这个说法不准确。准确的应该是,矿物药中的砷化合物可以治疗白血病。这个概念一定要澄清。”
个人绝不能私购砒霜治疗
其实,用砒霜为原料制成的亚砷酸注射液已于1999年下半年被批准为内地二类新药。2000年9月下旬,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也正式批准用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案。
朱军表示,亚砷酸针剂用于治疗白血病已有十几年历史,虽有70%—80%的治癒率,但因具有肝、肾与心脏毒性等副作用,包括我国在内多数国家,很少用于一线治疗,目前也只是在二线用药。“砷剂目前主要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另外,也试用于对化疗耐药的其他类型的白血病与部分实体肿瘤。”朱军主任认为。
近年来,随着对砷剂研究的愈加深入,砷剂不再局限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对肝、肺、胰、胃、骨、淋巴等器官实体肿瘤的治疗中也正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朱军表示,他对于香港研发的口服砷剂疗法并不了解,但若真能降低砷剂毒性,在安全性上有所突破,患者就可以多一种治疗选择。但他同时提醒到:“口服砷剂是经过提炼的,老百姓千万不能私自购买砒霜治疗癌症。如果真的需要,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记者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