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江西、湖南两省专家共同组成的验收组,对中国科学院“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江西试区实施的轻型化水稻设计栽培高产示范区,进行了测产和实产验收。结果表明,项目区内的晚稻单季产量每亩均超过了500公斤,试点取得重大成功。
“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是中科院根据国际和国内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项目,也是中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一个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自2007年7月开始,在黑龙江、河南、陕西、河北、山东、江西等6省实施,为期4年。江西也是该项目在我国南方的唯一试区,由中科院与江西省政府共同实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冬季绿肥、测土配方施肥、水稻秸秆还田等耕地保育技术和抛秧、机械化栽插、收割等轻型高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和推广,以减少农户产量的差异,促进区域产量的均衡。
测产时,专家在现场随机选定了部分不同品种、不同地块的水稻进行了现割现测。结果表明,所测田块的湘晚籼13号、淦鑫688和五丰优“T025”的平均鲜重分别为每亩573.5公斤、674公斤和725.5公斤,以国家收购入库的水分含量标准计算,得出3个品种的平均入库产量分别为每亩514公斤、648公斤和657.8公斤,比示范区所在地余江县平均产量高出3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斌告诉记者,这一项目的试点取得成功,意义非常重大,为我国今后的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提供了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