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种蔬菜,不浇淡水浇海水,不是亲眼所见还真难以相信。近日,记者在江苏大丰耐盐海水蔬菜科技园看到,沿海滩涂上数千亩的海水蔬菜生机盎然。
海水为什么也能“养”这些蔬菜?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李银心博士解释说,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很早的年代都生活在海洋里,它们本身具有忍受高盐度的本领。尽管经过很多亿年的演变,但很多植物根深蒂固的内在基因没有消失。通过一定的基因工程手段,就可以恢复它们在海水中生长的本性。
目前,“耐盐性生物技术改造”成功的,有红菊苣、绿菊苣、海芦笋、蒲公英、海水芹菜等近20种,其中不少是由人们常见的普通淡水蔬菜驯化过来的,也有的是本来就长在海边的耐海水野菜,像海须菜,原来趴在地上一点高,海芦笋也就10厘米高,原种种植产量低,经济效益差。而经过驯化、改良,海须菜能长到10多厘米高,海芦笋能长到半米高,产量翻了好几倍,平均亩产1.5吨,最高可以达2吨,这就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了。
这种用天然海水种植的蔬菜,不需施用化肥。李银心博士说,普通蔬菜需要的13种营养成分,海水就含有11种,“不用再加营养剂。”另外,海水含盐量高,不生虫,不用农药,“所以,我们说,海水蔬菜是世界上公认的无污染、纯天然绿色保健有机食品。”
种植海水蔬菜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江苏省晶隆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金龙指着他位于卯龙垦区的5000亩基地说,这里是新围垦的滩涂,盐碱地种不了庄稼,过去就这么荒着,“现在,我们带着150多户农户种上海水蔬菜,种苗、技术、收购三‘统一’,亩均收益1500元左右。一家平均种20多亩,年收入能有三四万元。种上几年,板结的土壤会逐渐松化,脱盐处理后,这里就成了良田。”
“我省现有滩涂面积1143万亩,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而且每年均有3万亩左右的滩涂在生成,还有近百万亩的低效盐田可供开发利用。”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同志介绍,传统的围垦,采用改良土壤或者进行海水淡化,排盐发展淡水农业的模式,成本都很高。而让蔬菜适应海水,成本就大大降低了,所以,国外高度评价称,不占农田、不用淡水的海水蔬菜是“农业的第二次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