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9日,萌萌出生于大兴区磁各庄附近的北京农学院综合试验基地。但直到昨天,北京农学院才首次正式对外宣布:经过血液和毛囊实验检测,26天大的萌萌已初步通过“身份认证”,成功携带了含有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这标志着北京终于具备了生产转基因动物成熟的技术体系。也意味着北京乃至全国百姓有望早日吃到拥有大理石花纹般肉质的精品肥牛,无需依靠从国外高价进口。
奋斗三年终于成功
“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在太不容易了!”作为“优质高效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这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一子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倪和民教授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百感交集。他说,我国虽有五大种类的黄牛,但至今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肉用品种,而且普遍存在产肉率低且肉质不高的问题。
“牛肉品质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肌肉间的脂肪含量。”倪和民介绍,牛肉并非越瘦越好,肌肉间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才为最佳,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雪花肉”,然而国内大部分“雪花肉”都是进口的,价格很贵。
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科研团队立志要培育一种我国自有品牌的肉牛新品种。倪和民发现,恰恰是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能够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肉质变化有重要影响,促使小牛长出“雪花肉”。
2009年3月,这一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启动。2010年,倪和民精挑细选了100头牛,给其中27头作了转基因的“试管婴儿”,但却没有一头成功受孕。他没有气馁,第二年又选了200多头牛,分两批进行实验。这一次,令倪和民欣喜不已:3个月后,共有7头牛成功当上了妈妈。
之所以说这项研究不容易,因为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母牛孕育一头小牛大约需要9个半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尽管有倪和民和他的研究生们精心照料,却仍然有两头怀孕的母牛不幸先后流产。
克隆小牛同时拥有三个妈妈
“这个实验跟试管婴儿的原理是一样的,实验室的操作非常复杂。”倪和民试图用相对通俗的话来解释这一过程。第一步,要从正常怀孕两个月的母牛的胎儿皮肤获取转入基因的阳性体细胞——成纤维细胞,同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一起培养,再融合、传代……直到这个体细胞成功携带外源基因;第二步,要从其它奶牛身体里提取卵子,去掉原本的DNA,再注入先前培育好的体细胞。通过电机高压放电重构胚胎,7天后发展为囊胚,再移植到代孕牛的子宫中,正常着床妊娠。
“说起来,萌萌一共有三个妈妈。”倪和民说,首先是提供卵子的奶牛,还有就是代孕牛——来自内蒙古的西门塔尔杂牛,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母亲,就是负责提供成纤维细胞的陕西秦川牛。
未来,基因最终要通过蛋白来表达,等萌萌成年之后,倪教授还要再次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它们进行测试,看看它们体内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是否符合要求。同时,还要看看由它们繁殖的后代能否继续携带这种基因,肉质能否得到改善。一旦实验成功,萌萌的身价也将飙升至上百万元。
开创国内自主肉牛品牌
萌萌的顺利出生,为倪和民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曙光,这意味着本市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我国自主品牌的肉牛新品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项技术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五大黄牛之一的秦川牛的品种改良、开发与利用。
此外,成功转入脂肪性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也为今后我国的转基因育种奠定基础。倪和民说,一方面,可以把更多的不同基因转入到牛的体内,出肉率更高,芳香素的含量更高,更可口;另一方面,该技术体系也可以在其它家畜育种体系中进行研究和实验。
那么,这项技术成功之后,我国是否也可以培育出日本著名的“和牛”呢?
倪和民说,脂肪性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成功转入,正常情况下,能够使肌肉间脂肪含量增加,从而提高牛肉的品质,但是中国目前的饲养水平和牛的生长环境还是不能和“和牛”相提并论,日本的“和牛”要求非常严格,注重血统,不能混入一滴杂血,饲养者每天要给牛喝啤酒、听音乐、做按摩。“和牛”生长的环境也是极其优越的,我国目前的饲养水平尚达不到。本报记者吴镝摄
现场探访
“孤儿”萌萌在爱心中成长
昨天,在牛场的白色小单间——“犊牛岛”里,记者见到了瘦弱的萌萌,尽管体型比晚它出生十余天的另一只转基因克隆牛妞妞小了一大圈,但萌萌天生毛色油亮,面容秀丽,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尤其惹人怜爱,头顶的黄色小卷花更是别具特色。萌萌似乎习惯了独处,总是一声不响地静静卧在稻草上。对于旁边另一对母子的舐犊情深,它只能在远处怯怯地看着。尽管天生命运多舛,但萌萌在倪和民教授和众多年轻“奶爸”的关爱下,也在一天天健康成长。
一出生便失去“亲人”
今年7月19日凌晨,一只怀孕的母牛出现临产迹象。助产人员迅速到位,对母牛进行检查后,紧张地静候小宝宝们的降临。上午10时,母牛出现不安表现,频繁站立伏卧。第一只小牛的生产过程并不顺利,正常情况下,胎儿的前肢应夹着头部从产道中排出,但这只犊牛的头部仰起,前肢从子宫颈伸出,头部卡在子宫颈内,经过十几次的体位调整,两个小家伙终于相继在10时25分和10时55分呱呱坠地。
刚出生时,两个小家伙都十分瘦弱,姐姐体重21公斤,妹妹萌萌只有19公斤,而正常的牛宝宝出生时体重一般可达到50公斤。遗憾的是,萌萌的双胞胎姐姐很快出现严重腹泻,甚至还没来得及睁眼看看自己的妹妹,便悄然离去。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娇小瘦弱的萌萌向所有新出生的牛宝宝一样向妈妈撒娇时,它的妈妈显然还没有适应角色的变化,不仅不给萌萌喂奶,甚至连靠近她都不行。
小犊牛坚强挺过暴雨夜
无奈之下,倪和民只好和学生们轮流给萌萌喂奶粉。然而,就在萌萌出生后的第三天,“7·21”特大暴雨降临,原本用来安置萌萌的牛场瞬间积水就没过了膝盖。北京农学院的研二学生赵敬贤和3个学生赶到牛场,他们脱下鞋子,踩着满地牛粪,蹚着没膝的雨水找到了萌萌。小赵和另一位同学抬着萌萌,另外两人负责打伞,成功把萌萌解救到了学生宿舍。
此后,幼小的萌萌就在学生宿舍里安营扎寨。一层厚厚的稻草就是它的小床,大罐的奶粉是它的口粮,桌子上各种生理盐水则是为了帮它增加营养。4个80后大男孩轮流充当“奶爸”,每隔两个小时,就得给萌萌喂一次奶,还要处理它的各种排泄物。
萌萌这一住就是20天,它渐渐习惯了跟人一起生活,不仅不愿离开那间小屋,还经常亲昵地跟“奶爸”们撒娇。
直到3天前,身体渐渐壮实起来的萌萌终于离开宿舍,回到牛场。为了怕它不习惯,赵敬贤还在萌萌的小单间旁放了把椅子,挂起一个小蚊帐,就在这个闷热的小帐子里守着它。
萌萌第一次站起来了
“加油!”“它站起来了!”7月24日11时,萌萌终于站起来了。正常的小犊牛出生后,很快就能在母牛的鼓励下站起来。但由于双胎先天发育不足,加上没有吃到新鲜的牛初乳,身体虚弱的萌萌一直迟迟无法站起来。这可急坏了倪和民和同学们。
于是,大伙儿轮流对它进行精心的人工喂养,像看护小宝宝一样,每天定时测体温,定点喝水、喂奶……萌萌也没有让它的“奶爸”们失望,几经挣扎,勇敢地站起身,蹒跚着走出了第一步。
“萌萌能站起来走路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对它今后进食、精神状态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也说明我们这么久以来为它所做的诸多努力都没有白费。”学生刘一飞激动地说。
小妹妹妞妞顺利降生
在照看萌萌的过程中,倪教授发现又有一只待产母牛出现临产征兆。由于母牛很可能会在安静的夜里生产,因此晚上大伙也必须定时来牛圈对母牛进行观察。
“越是临近预产期,越不敢放松。”赵敬贤和几个同学每隔两小时就要到牛圈检查一次。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但母牛仍没有出现更多的临产征兆,即使如此,也没有人敢有丝毫的怠慢。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母牛出现难产,很可能危及母子的生命。
最终,在超预产期的第八天,小犊牛妞妞顺利降生,这个强壮的小家伙足足有51公斤,比萌萌个头大很多。幸运的妞妞还有一个好妈妈,它对妞妞时刻不离左右。在他*的鼓励下,妞妞出生后不到半小时,就能独立站立吃母乳。
倪和民说:“目前,虽然我们已成功将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转入小犊牛身上,但这也只能算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这种基因能否一代代传承下去,才是关键。”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