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科技 >> 浏览文章
转基因作物安全受关注 专家称抗虫基因对人无害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3月16日    关注度:     【字体:

 两会期间,袁隆平院士的一句“人民不是小白鼠”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关注,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现状是怎样的?应用情况又是怎样?对于可食用的转基因作物,有人说连虫子吃了都会死,人吃了会没事儿么?对此,中国之声记者采访了专门的研究人员。

    抗虫转基因作物面质疑:虫吃了会死人怎么办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未来粮食增产总量两成来自种植面积的增加,而有八成是来自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优良的品种,于是就有了对品种的遗传改良技术。改良后的种子不但可以增产,提高品质,还可以提高抗虫、抗病和抗旱的能力,在现今世界上,除中国外,美国、墨西哥和菲律宾等国都研发出了效果较好的转基因作物,目前在社会上质疑声较多的是抗虫转基因作物,袁隆平院士在两会期间表示,转基因有两派,反对派和赞成派,反对派认为转基因抗病抗虫的功能来自于毒蛋白基因,虫吃了会死,人吃了怎么办?而赞成派的解释是,昆虫跟人的消化道完全是两码事。目前应用在抗虫棉和抗虫水稻上的都是同一种抗虫基因,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谢家建告诉记者,抗虫基因不是说所有的虫子都会被干掉。

    专家:转基因作物只能杀死特定类昆虫

    谢家建:虫子都能杀死这句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它只能杀某种特定类的昆虫,其他的一些不是这个科这个目的昆虫它基本没有什么作用,我们(转基因)水稻对其他一些田间水稻田的昆虫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

    而对于转基因反对派所提到的毒蛋白基因,谢家建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谢家建:毒蛋白基因是非常专业性的,这种蛋白来源于一种细菌,这个细菌作为一个生活杀虫剂已经使用了70多年,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它对人有什么坏处,对人有什么毒性或者过敏性都没有。而且我们抗虫的棉花和美国的抗虫玉米,已经十多年了也没有任何一类报道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就说明这个基因从长期时间使用来说也是安全的,我们在商业化转基因过程中也是安全的。

    2009年8月1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水稻、一种玉米的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从那儿以后,关于转基因所涉及的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利益之争等的问题就引发了讨论。到底转基因作物会不会商品化?如果要推广的话,应该经过怎样的程序呢?

    转基因作物未获商业化生产许可 并未进入市场

    两会前夕,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二条特别提出,“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也表示,目前转基因作物还没有进入市场。

    陈锡文:关于转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据我所知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它可以商业化的生产,所以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陈万权表示,不论是不是转基因品种,一个新品种出来以后是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才能够使用的。

    陈万权:新品种出来以后不管是转基因的、非转基因的,都要经过一套程序。新品种出来以后经过两年的区域实验,就不同区域实验产量、品质、抗病虫能力的比较,再加以生产实验能不能在生产上用,即两年的区域实验一年的生产实验,通过专家评审以后说通过审定了才可以,是这么一个程序。

    对于已经获得农业部安全证书的抗虫水稻,谢家建表示如果要商业化生产还要拿到种子许可证。

    谢家建:抗虫水稻是2009年获得了安全性证书,一个品种要进入商业化生产还要拿到种子许可证经营销售,现在也就是说它可能还没有完成后面这些审批,还没有真正的能够种到地里去,但是这个不是它的安全性的问题,因为只要拿到安全性证书我们就认为它是安全的。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美国转基因食品 华丽面具 背后的科研困境
下一篇文章:袁隆平称转基因食品影响生育系曲解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