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视点:但一般没这个条件。如果全国推广,产量能达多少?
袁隆平:相比示范田,大面积推广大概打个八折或七五折。
新闻视点:在世界上的推广情况如何?
袁隆平:去年我们的杂交水稻在全世界的耕种数已有5000多万亩了,今年大概可到6000多万亩 (目前世界耕地面积约246亿亩),主要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还有美国。美国去年有600万亩杂交水稻,占它全国1800万亩耕地的1/3,去年给了我们350万美元的分成费,今年大约400万美元。可惜美金贬了值(笑),算起来还是差不多。
五问:农民收入与农产品涨价如何平衡?
新闻视点:您在上海也有试验田基地吗?
袁隆平:我们在松江区种示范超级稻,产量还不少咧,平均有710公斤吧。说起上海,我那个“种三产四”工程,就是在上海得到的启发。2007年,我去上海,和松江区区长吃饭,我问他,你们这里水田产量一般是多少,他说大概550公斤不错了。我就想,正好呀,我的超级稻710公斤,如果是三亩田乘以3,就和550公斤种四亩田乘以4差不多。
新闻视点:这个“种三产四”工程有什么意义?
袁隆平:种三亩地超级稻,达到普通稻四亩地的产量,这样就可节省出来一亩地让农民种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节约土地资源。在全国很多低产区,超级稻“种三产四”已经实现;而在高产区,我们开展“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甚至“两分地养活一个人”的粮食高产工程。
新闻视点:您常常提出要改善农民的收入,但农产品价格上涨又是CPI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个矛盾如何平衡?
袁隆平:粮食是百价之基,粮食一涨,其他都要涨。但粮食不涨价,农民种粮的效益就不高。我有这么一个建议:现在惠农补贴以田亩为单位,种也补,荒也补,产量高低都一样,我建议以产量为基准,政府以较高价格收购,再平价供应市场。既能控制粮价,又提高农民积极性。有人说这样农民会投机倒把,把粮食全卖给国家,自己再去买粮食。我觉得他只会买大米,不会买稻谷的。市场上供应的不是稻谷,他投机不了。现在最低保护价还是一块一1斤稻谷,1000斤才千把块钱,他投资了好多肥料、良种,没有钱赚(叹气)。国家近年来连续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格,这是好事,现在国家也有这个实力来补。如果农民不种粮,国家没粮食就麻烦了。帮我呼吁一下!
采访前一再听说过这个“好玩的老头儿”的各种评价,但亲眼见到时还是忍不住对眼前这位精神抖擞的老人吃了一惊——真的很难和81岁联想在一起。听力好,思维敏捷,面对质疑也毫不生气,不厌烦。偶有停顿,眼睛瞪着空中,头脑却是在飞速运转,力求用最准确的数字给出答案。
但记者心中更深的感慨是:700公斤的目标花了4年,800公斤花了4年,而900公斤,花了7年;现在,他又提出下一个目标:1000公斤!
这位八旬老者,为什么似乎有无尽的能量,永不停歇?
袁隆平的攻关,又为什么总能捷报频传?
请看下篇。(见习记者 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