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大面积种植红枣、推动经济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的趋势下,如何才能保证新植红枣安全越冬,使红枣尽快成为新的产业支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一团五连女职工郭姣通过3年的摸索和实践,使这一技术难题得到破解。
今年,她的30亩红枣预计总产达到6000公斤以上,实现收入人民币12万元人民币。由此,她也实现了种植红枣当年直播建园,第二年嫁接见效,第三年丰产丰收这一目标。
农二师三十一团地处塔里木垦区,是典型的沙漠气候条件。自2009年起,该团从经济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高度出发,计划种植红枣3.5万亩。这一年,郭姣响应团里的号召,在自家的30亩承包田内开始进行酸枣直播建园。枣树出苗后,她走访了10多名老职工,听取老人们对塔里木垦区种枣树的技术建议,最后把关键点确定在红枣的安全越冬上来。用她的话说“新种的红枣只有能够安全地度过两个冬天,才能说明建园的成功”。
鉴于有了这样的认识,她把目标盯在了“根深叶茂”上来。她认为,任何植物都是一个道理,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才能健壮,健壮才能高产。她一改棉花水肥管理中的小水滴灌、化肥催生的做法为大水沟灌,并以有机肥为主要肥料,当年建园后,就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并通过水肥管理,把根系向深层引发。这一年,塔里木垦区受到历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缺水干旱的影响,而她的30亩枣园80%以上达到嫁接标准要求。
去年开春,嫁接后的枣树仍然受到缺水干旱的危害,她仍然采用认定的管理方法,并把有机肥的投入量由每亩2000公斤增加到3000公斤,用开沟深施的办法深埋到枣树根部,使枣树的冻害发生率小于10%,30亩枣树不仅安全度过了第二个冬天,而且创产值8万元。
今年,她又把有机肥的投入量扩大到6000公斤,仍然采用开沟深埋的方式管理,尽管受到持续低温灾害的影响,但嫁接第二年的枣树亩产鲜枣可望达到200公斤以上,收入可达12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