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集味佳食品有限公司深圳的仓库。一堆面食部分外包装已被拆除,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把没有碎的面饼分拣出来,重新装入一个新的包装袋。也许是觉得色泽有异,一个工作人员将一块面饼拿到鼻子前闻了闻,犹疑了一霎,他还是将这块面饼放入了新包装袋内。
记者在仓库内发现了此批面饼的旧包装袋,上面印刷的生产日期是2009年10月,其保质期是18个月。按此计算,产品应该到2011年4月过期。而重新打包封口后的食品,生产日期都被统一更改为2011年4月25日。
报道披露,这些更改过生产日期的过期食品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家乐福、沃尔玛、百佳、天虹、新一佳等大型超市。
厂家与经销商合谋
“这种情况在国内并不罕见,也并非仅仅集味佳一个品牌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长期为食品企业做物流配送的人士向记者介绍。“业内经常会出现配送一箱货物,另外再附带额外包装标签的情况。”曾为四川一些酱料企业作配送的企业职工透露,当产品运达广东经销商处时,不少产品已经包装破损,经销商就用企业额外附送的包装物料重新打包。“如果货物销售不佳,过了销售期,厂家又不愿意接受退货时,经销商会要求厂家再寄送外包装。”该人士表示,这其中经常出现重新打印生产日期的事情。
“通常厂家都会装作不知情,但有些厂家干脆直接参与。”张松表示。如一款酱油,生产日期在瓶套子上很难改,每次有需要,厂家都会送一些已经打好日期的瓶套子过来。这种厂家协助经销商改日期的,贴好后根本无法分辨。
据集味佳已离职的员工张松介绍,集味佳每天有两辆2吨左右的货车出货,每次送货出去都有退货收回来。尤其是送新一佳总部,每次两大车过去,至少有半车退货回来。
超市疏忽顾客遭殃
据了解,对于产品特别是食品进入终端销售的时间,大部分超市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一些大型超市对产品进货时间要求更是严苛,如果生产日期超过保质期的三分之一,超市就会拒收此类产品。
“比如一件产品的生产日期是2010年1月,保质期是12个月,那么生产日期加上1/3的保质期——即到5月以后,这些产品就将被超市拒收。”一位超市负责人对记者解释,“超市有这样的规定,是出于自我保护,因为超市上架、下架也需要时间和成本,如果商品上架时间比生产日期迟太久,难卖不说,未售完的商品还得频繁地换新货上架,卖出去了又得承担变质的风险,超市不愿找这样的麻烦。”
但是,对时间非常敏感的超市在验收商品时却又对喷墨数字显得相当“迟钝”。记者向相关超市询问情况,超市均表示对此事确实不知情,绝不会让此类食品进入超市。不过一位超市管理人员也坦承:“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是厂家打的,是否更改与超市没有关系,无法一一查验。”超市一旦“疏忽了”,进店的顾客势必遭殃。
喷墨“生日”易擦改
记者在超市里仔细查看了包括膨化食品、袋装肉食品、火腿、粉丝、饼干、沙琪玛、速冻水饺等在内的10多个品种的食品,发现生产日期标注非常不统一:有的把某年某月某日标注在“生产日期”的后面,有的喷涂在封口处,有的标注在包装袋的一侧(有的左侧,有的右侧),有的标在袋底,有的则标注“保存期×个月”。
这些袋装食品存在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外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90%以上是喷墨式的,用指甲很容易刮掉。时下天热手汗多,记者用手擦抹一款话梅的喷墨生产日期后,数字变得模糊不清。
仅有少数大品牌的食品生产日期是压印或激光喷码上去的,字迹清晰、牢固,基本上无法涂改。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采用喷墨打印上去的生产日期很容易被商家涂改,而如果采用压印或刺孔式标注生产日期,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随意涂改的可能性。
然而,目前国家并没有具体规定生产日期应该是打印上去还是压印上去,只是在标准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中规定:“标注应当清晰、牢固、醒目,易于辨别,不得在流通环节中变得模糊甚至脱落,要保证消费者购买和食用时易于辨认和识读。”因此留下了漏洞。
两招看准原装“生日”
工商执法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袋装食品时应当认真仔细地对商品标签中的厂名、厂址及生产日期进行识别,对一些有涂改嫌疑或印刷粗糙商品标志的商品,坚决抵制购买并及时向工商执法部门举报。
一看色泽。原有的生产日期,干净利落,色泽发亮,更改后的通常模糊不清,日期周围留有墨迹,日期色泽发乌发暗。有的因为原日期可能擦拭不干净,甚至会在同一个袋子上出现两个日期。
二是用手擦拭。产品包装上的原生产日期,一般是钢印打上和电喷的生产日期,用手无法直接将其擦掉。而改过的生产日期,用手轻轻一抹,颜色便开始变浅,再用力抹几下,生产日期变得一团黑,看不出字的模样。(记者周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