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鉴别 >> 浏览文章
西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支招如何鉴别火锅底料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02月28日    关注度:     【字体:

    火锅是广大市民朋友喜爱的一种美味食品,但吃火锅最怕的是吃到“地沟油”火锅和假底料火锅。爱吃火锅的朋友注意了,西安市食品药监局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招识别火锅底料的简单方法:

    分辨锅底是否用了罂粟壳

罂粟是罂粟科植物,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罂粟壳俗称大烟,其实就是干燥之后的罂粟果壳。罂粟壳内的“有毒物质”长期食用会导致慢性中毒,对人体肝脏、心脏有一定的毒害,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黄肌瘦、犯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甚至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等症状。国家对罂粟壳的管理使用,有着明确规定,禁止非法销售、使用、贩卖罂粟。

  火锅店的底料里是否添加了罂粟壳,从外观上可以识别。完整的罂粟壳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一头尖,另一头呈6~14条放射状排列的冠状物,大多罂粟壳都已破碎成片状,其内表面是淡黄色、微有光泽,有纵向排列呈棕黄色的假隔膜,上面密布着略微突起的棕褐色小点;外表面是黄白色、浅棕色、淡紫色交错相隔,平滑、略有光泽,往往有人为切割的刀痕。但是有一些不法火锅店通常是将罂粟壳碾成粉状,直接添加在食物中,或者将其和着香葱、姜片等一起做调料,甚至与辣椒粉混在一起,做成辣椒油,因此“罂粟壳火锅”难以辨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化验室的检验,取50ML的火锅汤(最好取下层含油少的汤)送当地的相关检测机构或公安局的刑事技术化验室进行成分的检测分析。

    分辨是否用了“工业石蜡”

  工业石蜡一般从石油当中直接提取,在工业提取过程当中会含有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这两种物质是非常强的致癌物,工业石蜡是绝对严禁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人体摄入石蜡后,会沉积人体带来胃炎,结肠炎等疾病。一些餐饮经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用工业石蜡代替传统的牛油火锅底料,其味道虽然没有牛油的香味,但却被其他的香料所掩盖所以不容易被人尝出来。

  合格的火锅底料会随气温变化,产生硬度的变化,一般是冬天硬、夏天软;而含石蜡的底料随时都像“石头样坚硬”,不会随气温的变化而改变,用手捻块状的底料,含牛油等的底料有滑腻的感觉,而含石蜡的则非常干涩。

  分辨是否用的是“地沟油”

  “地沟油”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通俗地讲,“地沟油”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食用“地沟油”会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其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如何鉴别“地沟油”?根据经验,“地沟油”一般通过看、闻、尝、听、问五个方面进行感官鉴别。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而“地沟油”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地沟油”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会带色;看沉淀物,“地沟油”会有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啪”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相关抽样检测报告。

  广大消费者在食用火锅的过程中如发现火锅底料中违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等现象,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教你辨别15种最易“掺”毒食品
下一篇文章:面粉掺添加剂制成“肉丸”业内人士支招辨真假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