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鉴别 >> 浏览文章
食品优劣的感官鉴别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10月16日    关注度:     【字体:

食品优劣的感官鉴别(一)

        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官鉴别是指食品颜色、气味、组织状态等的变化。在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对各种食品都有感官性指标要求。此外,还有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要求,以此反应并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下面将分别介绍如何从感官变化鉴别食品的优劣。

色泽的变化  无论哪种食品都有其固定的色泽。但是当食品受到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后,食品本身的成分发生分解,可能使食品色泽发生变化。如果食品被某些使之着色的微生物所污染,就会使食品色泽发生变化。很多细菌、酵母菌和霉菌都能产生色素,如脓红素、绿脓青素、绿菌素等,还有一些细菌能产生黑色素,使食物发生褐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使食品发生化学变化而导致食物的色泽变化。比如肉类变质后产生绿变,就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与肉中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了硫化氢血红蛋白,导致肉类变为绿色。如果不同的食品被不同的微生物污染,其作用结果及产生的颜色也不会相同,甚至变色呈现的形状及范围也不一样,有的呈斑点状,有的呈片状,有的局部变色,有的会全部变色。

气味的变化  人类的食物,无论是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或其制品,在正常情况下都具有一定的气味。但是由于食品在加工、储存、销售等过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在合适的条件下食品成分会发生变化,致使食品腐败变质。由于各种成分的分解,产生各种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当这些气味物质的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人的嗅觉便可以察觉,如氨、胺类、乙醇、硫化氢;粪臭素、吲哚、乙酸、己酸、辛酸等低级脂肪酸;醛类、酮类化合物等都具有不正常的气味。

       食品腐败变质所产生的不良气味,并非某种物质单一的气味,而是多种气味的混合。由于食物的组成和性质的不同,腐败变质的特征也不同,所以也可能表现为某种特殊气味,如霉臭味、醋酸臭味、胺臭味、粪臭味,硫化氢臭味(类似于臭鸡蛋味)、脂臭味等。而有些食物因含有机酸较多,在败坏时,并不产生臭味,而是产生一些芳香味,如水果败坏往往产生芳香味。所以我们在鉴别某食品是否变质时不能单纯以嗅觉的喜好或厌恶来作判断,而应该以其正常时的气味为标准。

口味的变化  当一种食品发生变质之后,不仅色泽、气味发生变化,在口味上也会发生变化,通常我们称某种食品“变味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失去了其固有的滋味。如酸败的油脂具有不愉快的“哈喇味”,吃在口里会使舌头发麻,刺激咽喉。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品酵解特征是酸度增高,因此使食品变酸。但是有些食品本来就是酸度较高,如番茄及其制品也可被微生物污染而造成酸败,使其酸味比原来更高,要鉴别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和其它变化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鉴别。

       在鉴别食品的优劣时,我们所观察的感官有几方面,如果食品的其它感官已能作出鉴别,那么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应用口去尝试,以免发生感染或中毒。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鉴别“毒油”网友晒点子 教您五招鉴别地沟油
下一篇文章: 菏泽质检所八招教您辨别食用油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