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农历 3月4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高端洋奶粉炒概念提价 涉嫌借高科技敛财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更新时间:2012年08月09日    关注度:38     【字体:

 针对涨价原因,众品牌纷纷拿配方升级、换装甚至配合新国标为由头,然而,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表示,洋奶粉价格频涨背后正是抓住了国内消费者的信赖,利用消费者潜意识中的“奶粉价格越贵,品质越好”来敛财。

  据中国国际乳制品交易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据60%~65%的份额,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所占份额已达90%以上,掌握了我国中高端奶粉市场的定价主导权。而某大型超市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洋奶粉月销量是国产奶粉的两三倍。

  “洋奶粉”缘何频频涨价?

  各大洋奶粉品牌频频涨价,到底缘何而起?

  有专家指出,首先,洋品牌奶粉企业开始向中国要市场,“洋奶粉”之间拉开了利润率攀比的序幕。雅培高层曾在高盛组织的一场投资论坛中表示,公司正计划增加其营养品的业务毛利率,以希追上美赞臣的水平。

  其次,我国2011年初起进口奶粉的均价居高不下。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1月份,我国进口奶粉5.8万吨,大幅增长42.4%,占同期我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60%;其进口均价为每吨3414.2美元,上涨25.1%。

  第三,消费者对洋奶粉依靠骤升,外方对国内市场话语权不断增加。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说,据他所知“洋奶粉”的占有率已超55%,而近年来连液态奶进口的货柜都在增加。

  洋品牌转战高端市场

  说起“洋奶粉”的价格,国内的父母首先想到的便是一个“贵”字。

  近年来,借着“三聚氰胺”事件的契机,以“高价”示人的部分洋品牌奶粉开始推出中低端系列产品,抢滩国内的中低端市场。然而,在中低端市场相对巩固之后,包括合生元、惠氏、雅培等在内的部分洋品牌又开始转战超高端市场。

  而对此,业内人士则指出,洋奶粉在巩固中低端市场之后,再推超高价奶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做法大有借高科技“敛财”之嫌。

  在国际市场奶粉原料价格持续下降的背景下,进入中国的洋奶粉售价却在不断攀高,买一罐奶粉的钱,在国外的原产地可以买两三罐。据记者了解到,一些“洋奶粉”的主要奶源生产地,原料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在下降。

  “洋奶粉”涨价常打擦边球

  “其实并不是某一种原料或配方引起了奶粉的涨价,而是厂家一早订好的利润宗旨决定的。它们是透过分次涨价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的。”王丁棉指出,“洋奶粉”频频涨价背后是抓住了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依靠国产奶粉的不景气来提价。“但是往往又不敢直接说,只好找配方升级、换包装等说辞打擦边球来搪塞。”

  “无论是更换包装,还是升级配方乃至于推出新产品,其原材料的成本变化不会很大。”王丁棉表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基础营养就是蛋白质、钙质等,基本上所有的奶粉都以统一基础来生产,再添加不同含量和成分的微量营养元素,总体上大同小异。“即使推出所谓的新产品,实际内容也可能一样。”在更换新包装的同时,厂家很可能将原来的净含量1000克/听装改为900克/听,由大变小变相涨价。

  而由于原产地的变化导致的关税变动,也会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如某品牌洋奶粉原本全部从新加坡原装进口而来,新加坡作为自由贸易区,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为零关税。

  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容,产品供不应求,该品牌增加产自澳大利亚牧场的产品,但进口关税却提高到8%~9%,因此在国内市场全线提价销售,让消费者买单。

  高价格符合内地家长的消费心理

  此外,洋奶粉的高定价,或许可以归因到内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记者了解到,一家“洋奶粉”在华全面开卖奶粉时就曾进行过一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母亲样本中49%的被访者认为“高价格意味着高质量”。这也给奶粉厂商提供了提高毛利率的思路,常常推出新产品或升级配方以标榜“高端”、“超高端”。统计更显示,国内“高端奶粉”销售占比已经高过全球平均水平。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陈连芳曾表示,“洋奶粉”能多次涨价,根本原因有三条:首先是刚性需求,厂家看准了消费者不会因为婴幼儿奶粉价格高而不买;第二是国内的乳制品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给“洋奶粉”价格上涨的机会;最后,一旦认定小孩食用某品牌后家长很少愿意更换。

  但是,“洋奶粉”惯用的提价理由,无非是“成本上涨”和“升级配方”。可是,同一家外国奶粉企业采用一致的研发投入、加工工艺和奶源,在中国内地销售的奶粉要比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欧盟市场上卖得贵得多。

  此外,从2012年年初至今,虽然基粉价格有所下降,但是“洋奶粉”的提价脚步并未因此减缓。陈连芳表示,从婴儿奶粉的成本构成看,主要是直接原料成本加上销售、财务和管理费用、所得税等,其中在华营销成本有可能会较高。

  (李颖)   

分享到:
更多
您看到此文章时的感受:已有 0 人表态!

0%
高兴
高兴

0%
同意
同意

0%
好文
好文

0%
关注
关注

0%
新奇
新奇

0%
流汗
流汗

0%
愤怒
愤怒

0%
惊讶
惊讶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高培等洋奶粉频繁陷入质量门 中国国标仍处空白
下一篇文章:酒店员工按手印以生命保证食品安全引质疑(图)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