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高培奶粉日前被檢出碘含量不足之后,“洋奶粉”百得智也加入了不合格行列。6月24日,廣州市工商局發布《2012年第二季度第一次流通環節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樣檢驗情況》,結果顯示,源自新西蘭的“高培”360°嬰兒配方奶粉(1段)、源自美國的“百得智”金裝嬰兒配方奶粉(1段)被曝不合格。
不合格產品中進口產品佔35%
據了解,在1208批次的抽取樣本中,經檢驗,實物質量合格1194批次,實物合格率為98.84%。值得注意的是,共14批次產品實物質量不合格,其中有5批次是進口產品,佔不合格產品的35.71%。
在此次登上不合格“黑榜”的“洋奶粉”中,源自新西蘭、由海南國健高科技乳業有限公司進口的“高培”360°嬰兒配方奶粉(1段)(800克/罐,2011-10-20),被檢出缺少微量元素硒﹔賴斯菲爾得(廣東)營養產品有限公司進口的“百得智”牌金裝嬰兒配方奶粉(1段)、美恩寶嬰兒配方奶粉(1段)、幼兒配方奶粉(3段)部分批次產品被檢出灰分不合格。目前,廣州市工商局已對檢測不合格的食品採取了下架、封存、立案查處等措施,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
這已是“高培”第二次折戟於廣州市工商局的抽檢之中。今年6月1日,產於去年10月20日的“高培”360°配方奶粉(1段)被廣州市工商局檢為“碘含量相比國標下限偏低0.3微克/千焦耳”。6月25日,新西蘭高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中國區總代理海南國健高科技乳業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已對涉及的兩個批次的產品停止銷售,並向中國消費者致歉。
近十年洋奶粉質量“不靠譜”
2000年,日本雪印公司奶粉、低脂肪牛奶、酸奶等3種牛奶制品被查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造成1.5萬名消費者中毒,所有產品被迫全部召回。
2002年,惠氏、多美滋、雅培等品牌多種奶粉產品被爆出受污染、存在各種有害物質等問題,不得不進行召回或被大批銷毀。
2003年,比利時、荷蘭、法國、德國等西歐四國奶粉、牛奶、黃油、冰淇淋等乳制品內被檢測出與DDT殺虫劑相當的致癌物質“二惡英”,爆發有史以來最大的食品安全問題。
2004年,美國美贊臣奶粉因阪崎氏腸杆菌超標被判為不合格產品進行銷毀,並對消費者進行賠償。
2005年,美國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多批次被查出含碘超標,被迫進行大規模產品召回。
2006年,共計10萬公斤同一美國品牌的3批奶粉被連續檢出亞硝酸鹽含量超標而被北京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退運處理﹔同年,美國美贊臣GENTLEASE牌嬰幼兒人工配方奶粉檢查出含有金屬顆粒,被緊急召回。
2007年,日本明治FU高蛋白較大嬰兒配方奶粉,鋅含量不符合標准被判為不合格商品,被要求立即下櫃。
2008年,因密封不善而導致罐中奶粉被氧化,美國雅培召回兩批特殊配方嬰兒奶粉﹔同年,澳優奶粉被檢出對嬰幼兒危害極大的阪崎腸杆菌﹔此外,美贊臣、雀巢和雅培奶粉紛紛被檢出三聚氰胺。
2009年,從澳大利亞產進口的百樂斯被查出致病菌阪崎腸杆菌超標﹔多美滋奶粉被懷疑遭受三聚氰胺污染。
中國國標仍處空白
有關專家指出,洋奶粉紛紛陷入“質量門”,這說明洋奶粉質量並非真的可靠,安全也並非100%完全有保障,它在生產、運輸、銷售等過程中仍然可能存在一些難以控制的問題。在洋奶粉頻爆質量問題的同時,消費者仍然願意選擇價格高昂的洋奶粉,折射出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仍未恢復,消費觀念還有待改變。
而大量的洋奶粉涌入中國市場,必將會對國內的奶牛養殖業造成沖擊與打壓。今年大多乳品安全問題出在進口環節上,政府應對現行進口食品安全標准進一步細化,比如對有害物質在產品原料和產品本身上做進一步的規定。
此外,在乳制品成品、原料上,由於中國國標仍處於空白,在新標准改進出台前,可以參照歐盟標准進行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