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不含防腐剂”四大忽悠术 偷换概念打擦边球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年12月20日    关注度:     【字体: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为期4个月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于近日正式拉开帷幕。为配合此次整治工作的开展,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还公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行动,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毋庸置疑,近些年发生的许多食品安全事件,大都与添加剂有关,这导致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后果:许多人对添加剂并不是很了解,但他们却对添加剂都有一种不信任甚至是反感的态度。防腐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自然也不能幸免。

    正是由于很多消费者把防腐剂视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添加物,产生了戒备心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包装上标注“不含防腐剂”,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然而专家指出,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合理使用食品防腐剂对人体并无害处,“不含防腐剂”的宣传反而会引起人们的误解,以致食品安全卫士反倒变成了食品安全杀手。

    事实上,即使真的不含防腐剂也不一定能表明食品质量更有保障。据有关专家介绍,生产出合格的不含防腐剂食品,必然意味着生产技术和成本的提高,厂家更多的是考虑市场因素做出选择。企业、消费者把食品安全争论的焦点放在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上,这是片面的,是一些企业的不规范操作和夸大宣传让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误解。

    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通过“不含防腐剂”误导消费者主要有四种表现方式:

    一是技术不过关,欺骗消费者。是否添加防腐剂,与设备和工艺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同样是饮料,具备无菌灌装或者二次杀菌能力的企业,产品中不用加防腐剂。但一些中小企业没这个能力,却宣称产品不含防腐剂。

    二是必须添加却硬要说没有。碳酸饮料、果脯蜜饯、腌菜等需要长期保存的食品,都必须添加防腐剂。但是我们在超市里却看到,很多上述产品的包装上都写着“不含防腐剂”,比如某地产的榨菜,大部分都标注了没有防腐剂。而一些不知名企业生产的果脯也是一样。

    三是偷换概念,打擦边球。有些防腐剂还有其他一些功能,企业往往在这上面与消费者捉迷藏。比如山梨酸和苯甲酸钠,既是防腐剂又是调味剂,企业可能只告诉消费者产品里有调味剂,然后堂而皇之地标上“本品不含防腐剂”。在超市里,有些火腿、饮料在成分栏里注明了含苯甲酸钠、山梨酸,包装上却标出没有防腐剂。

    四是根本不需要添加偏要多此一举。酸奶能够自己产生乳酸菌,达到防腐的效果,根本不用添加防腐剂。但是不少乳制品厂家的酸奶产品还是标出了“不含防腐剂”。而方便面经过彻底干燥后,微生物已经不能繁殖,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剂,但一些方便面还是打上了“不含防腐剂”。

    许多食品企业围绕着防腐剂做文章,甚至不惜自扇耳光,误导欺骗消费者,除了迎合消费者对防腐剂的抗拒心理这一层原因外,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食品企业宣称产品不含防腐剂,可以让消费者以为该企业的产品安全性比其他产品过硬,借此打压对手,这也算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企业刻意地标注“不含防腐剂”,更为严重的危害在于,这会使很多人把食品安全和添加剂联系起来,把食品添加剂等同于食品安全隐患,这显然是极为错误的。企业刻意迎合“防腐剂就是不好”的观念,只会加深错误认识,最后弄得消费者越来越提心吊胆,不知“如何下口”,这不利于营造健康的生活和消费环境。

    其实,市场上出现这样的尴尬境况,与市场自身的不规范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有关防腐剂的使用常识,另一方面,还要靠强有力的监管,严格控制防腐剂的合理使用,规范食品的宣传经营行为,真正让防腐剂成为保证公众食品安全的卫士。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润都齐墩果酸广告太离谱随意杜撰“专家”“教授”
下一篇文章:“大限”将至 “免检”食品促销忙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