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除了鸡蛋,还有多少三聚氰胺食品?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年10月30日    关注度:     【字体:
    每次多半是“出口转内销”,先是在外国被查出问题,然后国外媒体报道,之后外国相关部门又将情况向我们政府反映。于是,我们政府先是习惯性表示先调查,有时候甚至直接否认,实在证据确凿的只好承认,然后紧急整治。结果不久之后,危机再次袭来近段时间,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是华尔街金融风暴,毒奶粉、三聚氰胺似乎开始远离我们的视野。从三鹿奶粉爆出有三聚氰胺以来,直到惊动国家高层领导后,我们的媒体无一例外地传来的都是好消息,某厂家通过多少道检测关卡严防三聚氰胺,经检测多少奶粉合格,等等。


  然而,10月26号三聚氰胺又传来坏消息。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鸡蛋里检出三聚氰胺超标。这无疑又是一个重磅炸弹,相信所有的人都为之心惊!谁家不吃鸡蛋?以前有鸡蛋里挑骨头之说,意为故意为难之说,而现在我们的食品安全已经需要走到这一步,连鸡蛋也是不安全的。究竟,食品中还有哪些是安全的?


  细心的网友不难发现,自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各种食品频频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令人有些惊讶的是,三聚氰胺事件源自中国,而自奶粉被查出后,国内的三聚氰胺检测再无爆出含三聚氰胺的食品,反而频频爆出含三聚氰胺食物的是国外的媒体和国外的检出机构。这似乎有些不合逻辑!


  国内的食品,除了牛奶之外,都没有三聚氰胺吗?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扩散到整个与奶粉相关的食品产业链,有多少被曝光的食品,国家机构有没有提醒百姓?


  而现在鸡蛋中含有三聚氰胺,专家怀疑三聚氰胺来源于饲养鸡的饲料,那么其他吃饲料长大的畜禽产品,是不是也因饲料中有三聚氰胺而导致内脏或是蛋类里有三聚氰胺?鸡肉、猪肉、畜禽内脏……毒物链究竟有多长?


  谁来保障国民的食品安全?公民的知情权如何得到实现?


  病根不除,危机必将一项项地轮番上阵


  荆楚网 银玉芝


  26日下午,第十一届国际柑橘大会在武汉开幕,600余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柑橘专家参加了会议。湖北农业厅果品办主任透露,自10月20日四川广元“蛆柑”事件发生后,湖北省蜜橘外销全面停滞,如果事态继续发展下去,全省橘农损失将达15亿。(10月27日《长江商报》)


  柑橘滞销已经不仅仅局限四川、重庆地区,柑橘危机已经生成并弥漫全国。事件报道出来后,各地柑橘批发市场销量锐减。日前,香港又检出一款内地鸡蛋三聚氰胺超标,乳制品危机之后,鸡蛋危机可能又将生成。消费者对乳制品有阴影,对柑橘也有了阴影,对鸡蛋也有了阴影。


  这些危机之后还会曝出什么危机,危机之下还有多少群体会成为受害者?不仅消费者消费信心受挫,每次危机发生,农民损失又有谁为此负责过。奶粉出了问题,奶农倒霉;柑橘出来问题,果农倒霉;鸡蛋出来问题,禽农倒霉。普通消费者和农民,如何应对防不胜防的危机?


  这些年,食品危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多半是“出口转内销”,先是在外国被查出问题,然后国外媒体报道,之后外国相关部门又将情况向我们政府反映。于是,我们政府先是习惯性表示先调查,有时候甚至直接否认,实在证据确凿的只好承认,然后紧急整治。结果不久之后,危机再次袭来。毒米、毒油、毒豆腐、毒鸭蛋、毒鸡蛋、毒猪肉、毒柑橘、毒蔬菜、毒奶粉……轮番上阵。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不治之症?


  奶粉危机时,国务院法制办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台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从大方向说,以法治方式治理乳业问题,肯定是没错的,但是这部条例却只管“一杯奶”。如此说来,柑橘危机、鸡蛋危机之后,是不是国务院又将迅速出台《柑橘质量安全管理条例》、《鸡蛋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广义来说,条例也算法律一部分。法律是一国之重器,为一人一事一物就随便立法,法治严肃性还有什么可言。立法之后,执行效果差,更是自然。如此下去,中国的法律数量真是要比银河系的星星还多,全中国人民都去仰望星空怕是都数不过来,更别说相关部门能去严格执行了。


  悲观地讲,如果相关部门对水果、蔬菜、禽蛋肉类等食品,一样样地挨个检测,大概中国食品将全部检测出问题。我们不仅要追问一句,为什么?每逢危机,政府和相关部门就采取紧急行动,这除了彰显政府整治决心外,还能如何。危机之后相关部门又立即想到立法,法治观念也算有长足长进,但这么多的法规和条例,哪部法律严格执行过?而食品危机的背后其实是政府管理、行政体制的危机,病灶已经发现,如果病根不除,危机必将一项项地轮番上阵。(红网)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全球化时代监管之耻国产食品屡遭境外危机
下一篇文章:中国乳品企业可能面临重新洗牌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