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从烹饪大师摇篮到餐旅人才集聚地
来源:四川在线    更新时间:2010年06月02日    关注度:     【字体:
迈进中的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天府之国的美食文化,历来令川人自豪。而今在 “世界美食之都”成都,我国唯一以“烹饪”命名 的 公 办 高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正为家乡带来新的骄傲。

  建校25年来,四川烹专在教育部、原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四川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坚持以特色和质量求生存,以改革和创新促发展,既培养高素质人才,又从事应用性科研,一手抓规模和效益,一手抓质量和内涵,从过去单一培养烹饪人才的 “烹饪大师摇篮”,发展为今天全面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餐旅人才集聚地”,走出了一条职教可持续发展之路。

  □赵珂 王扬

  历经奋斗

  实现办学跨越

  1985年,乘着改革春风,四川烹专发轫于成都市北巷子。百余师生以“培养新的一代烹饪师”为目标,克服重重困难,踏实办学,首届毕业生即大受欢迎。1992年,烹专规模壮大,迁入清江校区。各地用人单位纷纷慕名而来,烹专也被誉为“烹饪大师的摇篮”。

  在学校党政班子带领下,全校师生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打造餐旅业实用性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锁定餐饮、旅游等“大旅游”行业,步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烹专迁入“桃花故里”龙泉驿区。新校区规划近1800亩、建成640亩,在校生达8000多人。学校建有藏书70余万册的图书馆、烹饪技术实验楼、食品科学实验楼、四星级教学酒店、国际级攀岩赛道、120余亩高尔夫球练习场等一流设施。将竣工的项目中,总投资近7000万元的2万平方米烹饪实验大楼集产学研于一体,号称“世界最大厨房”;旅游会展培训中心则包括40亩微缩景观教学区和配有旅游数字化信息实验室的培训楼等。

  近年来,烹专先后获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全国餐饮业教育成果奖等荣誉,各项成就突出,深受各界瞩目。

  敢于领先

  开拓专业空间

  四川烹专紧扣时代脉动,把握行业节拍,敏锐关注市场多样化人才需求,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大胆开拓办学空间。

  烹专一方面夯实传统烹饪专业,并向现代食品科学提升,另一方面探求职教新领域,主动向旅游、酒店、运动休闲等“大旅游”学科拓展。目前,学校已从建校初的烹饪、面点等4个专业,发展到烹饪、食品科学、旅游、酒店管理、工商、外语、运动与休闲、信息技术、艺术等9个系近40个专业,三大专业群涵盖“吃住行游购娱”。老牌专业积淀深厚、优势明显,新兴专业蒸蒸日上、亮点突出,各专业互补促进、良性循环。

  在专业建设上,烹专主动寻找增长点,提前培养人才,而非被动跟随社会需求。1997年,烹专率先开办西餐专业,三年后首批毕业生恰好赶上刚兴起的行业热潮。2003年,烹专开办休闲运动专业,在全国遥遥领先。2007年,烹专成功申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在全省再开先河。目前,烹专已开始为餐饮行业量身定制急需的食品卫生安全人才,以应对多数高校相关专业只针对食品工业的不足。酒店信息管理、中式快餐、体育旅游等新专业或方向,也体现出烹专的智慧和勇气。

  锤炼师资

  教学科研兼备

  四川烹专坚持内培外引,打造“双师型”队伍。学校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实际岗位,切实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和技术进展的现状;另一方面引进数十名业界大师或高管兼职任教。学校教师编写的特色教材《营养配膳与制作》等已入选国家“十一五”高教规划并填补国内空白。《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还荣获国家学报一等奖。此外,在推动行业技术革新、确立川菜英文翻译标准等方面,烹专也有突出贡献。

  配置合理、德才兼备的师资,为烹专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学校拥有教授25名、副教授66名;多人为国家级技能大师、有突出贡献专家、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或职业技能评委,在餐旅领域享有较高声望。校党委主要领导还被评为“中国餐饮业杰出人物”,并任教育部高职高专餐旅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学校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21门;建有食品工艺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川菜发展研究中心和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所等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工学一体

  高效优质育人

  四川烹专注重夯实培养质量,积极探索餐旅类高职教育“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定位上,烹专坚持培养有技能、懂理论、懂管理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烹专坚持理论、技能并重,知识、素养并重,开展通识培养和项目培养,加强职业规划引导。在实习实训方面,烹专通过校企密切合作,优质高效地塑造人才。

  烹专大部分专业实行“2+1”学制。学生在第一年学习基本技能,打下通识基础;第二年在教师引导下选择方向;第三年通过双向选择,顶岗带薪实习。经过环环相扣的培养,学生最终达到企业要求,轻松落实好工作。

  2007年,烹专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2009年,《烹饪类和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获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工学紧密结合,创新餐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面向专业需要,突出应用特色――烹饪原料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践》分获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校企合作

  创新共赢未来

  四川烹专主动联系社会,挖掘外部潜力,探寻校企合作新方式、新领域,全面、深入、持久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实现了校、企、生多方共赢。

  烹专携手各大知名企业,在京、沪、穗等沿海发达地区设立140个稳固的实习基地,其中不乏希尔顿、万豪等世界顶级品牌,并据此构建起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实习就业网络。学校与10余家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每年开设若干定向班,联合实施针对性培养。学校还拿出高尔夫、旅游管理、会展等专业,探索校企联办。

  在校企合作中,烹专还大胆创新:一是实习基地地区独家。在同一区域内的高星级酒店、特色餐饮、连锁企业等不同业态中,学校各选一家企业作为独家实习基地,深度合作。二是人才培养专业买断。针对休闲运动、艺术设计等新专业,学校选择相关行业协会或企业,负责协调实习就业。三是实习就业委托代理。在一定范围内,学校委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来配合安排实习就业。

  迈向国际

  闪耀世界舞台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四川烹专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取得突出成效。作为国内具有招、派留学生资质的少数高专之一,烹专早在1994年就开始与海外相关院校互派师生,每年有约百名师生出国交流。学校常年聘请国外名厨、酒店高管等担任外教或顾问,长期与法国杜盖酒店管理学院、图卢兹酒店管理学院、马赛酒店管理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韩国善邻大学等院校建立协作关系,定期互访。为帮助毕业生出国,烹专设立了100万元国外就业基金。每年有5%学生通过海外实习绿色通道,实现了赴美、欧、澳、新加坡等地就业的梦想。2008年至2009年共有110名学生到国外实习,其中有幸运儿登上豪华游轮工作,周游世界。此外,学校还经常接待外国餐旅、教育等各界代表团来访。广泛、持续的对外交流,不仅搭起中外友好桥梁,更使烹专跃上国际化平台,海外知名度不断提升,并跻身全球同类院校前列。

  就业喜人

  成绩见证实力

  2010年5月8日是四川烹专建校25周年纪念日。就在前一天,年度实习“双选会”再次上演火爆场面。全国65家企业带来4587个岗位,但参加此轮“2+1”实习的毕业生不过1421人,平均每人可选择3.2个岗位。与其他为就业而发愁的毕业生相比,烹专在校生却在为如何于多家企业中做出最佳选择而发愁。烹专“不谈就业、只谈就业平台”,一次性就业率年年在93%以上,且就业区域好、单位优、收入高、潜力大,而这些不过是人才培养水到渠成的结果。

  在大学生就业普遍较难的形势下,烹专毕业生却连年供不应求。传统工艺类专业独占鳌头,毕业生十分紧俏;新兴的室内装潢、环艺设计、会展、外语、休闲运动等专业,也是炙手可热。烹专学生以其优秀的综合素质、扎实的知识技能、爱岗敬业的态度,赢得企业高度肯定。历年来,从此走出的数万名毕业生,已成为各地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不少佼佼者还转为职业经理人或成功创业,迈入中高端人才行列。四川烹专被盛誉为餐旅业的人才集聚地。

  结语

  在扎实办学、服务行业的同时,四川烹专还发挥优势、服务社会。学校已承办上百次行业论坛、技能大赛等活动。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灾后恢复重建、“三下乡”等社会实践中,处处活跃着烹专人的身影。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前,学校还在成都市体育局组织下,对300余名灾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今后,校内多项实训设施将陆续对公众服务。

  25年勤耕耘,烹得桃李香天下。与时俱进力争先,专于餐旅育英才。从过去享誉全国的“烹饪大师摇篮”,到今天海内外知名的“餐旅人才集聚地”,四川烹专正以踏实奋进的脚步,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北京鲜肉整治启动 在售“神户牛肉”来路不正
下一篇文章:顾客购物被当贼 超市重罚供货商图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