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奶粉市场下行前景待考 新品未必打动消费者
来源:信息时报  郭柯堂    更新时间:2015年06月10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企业海外布局生产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同时,行业整体形势继续下行,优势正在逐步消失,精明的消费者和市场未必买单。

  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摄

  □信息时报记者 李冰如 实习生 熊慧

  国际乳业巨头恒天然3月份认购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贝因美”)近20%股权,上周有消息传出恒天然澳大利亚达润工厂为贝因美试产主攻中国国内市场的第一批婴幼儿配方奶粉。继伊利、新希望、雅士利之后,贝因美也走上了海外淘奶源反哺中国市场的道路。

  “恒贝”牵手

  主攻国内奶粉市场

  恒天然方面向信息时报记者确认了和贝因美在婴幼儿配方奶粉方面的动作,称“双方的合作将优先为中国消费者持续提供安全、高品质的乳制品。”

  根据恒天然方面向记者提供的信息显示,今年3月20日,恒天然以约35亿元认购了18.8%的贝因美股份,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随后,双方合资成立的公司收购了位于澳大利亚的达润高科技加工厂,贝因美持股51%,且拥有加工厂一半的奶粉年产量(5万吨),恒天然负责工厂运营管理,持有另外49%股权。

  恒天然方面表示,将充分利用其位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奶源和生产基地,通过双方的合作为中国消费者持续提供安全、高品质的乳制品,共同打造具全球优势的安全、稳定的供应链。

  海外布局

  利于降低成本

  国内品牌到海外生产奶粉,贝因美并不是第一个,一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国外奶源价格相对便宜,质量、产量稳定,和恒天然一样,新希望同样是通过海外工厂生产奶粉从而实现原装进口。雅士利、伊利、合生元等巨头同样在海外有布局。

  然而,从市场情况来看,通过海外布局生产原装进口奶粉的优势正在减退。上述行业人士表示,试图借助海外原装进口这一卖点来打动消费者,从去年开始吸引力正在下降,行业也出现下行,今年整体情况更糟糕。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婴幼儿奶粉企业高层也表示,去年以来多个新品牌进入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包括惠氏、美赞臣等大品牌都受到了冲击,业绩都不理想。

  市场下行前景待考

  在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目前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是以贝因美、伊利、合生元为代表的国产奶粉和以惠氏、美赞臣等五大品牌的进口奶粉各占半壁江山。

  宋亮认为,随着销售渠道的调整,许多单体的母婴店退出市场,连锁母婴店增加,通过线下销售的新进品牌进入内地市场的难度加大。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有恒天然和贝因美两大品牌背书,但新品进入中国市场仍难言乐观。就贝因美自身而言,业绩也在下滑,其2014年度营业总收入为50.62亿元,同比下降17.24%,录得净利润6567.77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近91%。

  有业内人士认为,“海淘”奶粉也正在对中国市场上的奶粉品牌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口子一开,将是几十倍的速度增长,对于国内销售奶粉品牌的冲击也将是压倒性的。

  相关链接

  雅培计划争夺国内成人营养品市场

  五月底,雅培公布2015年一季度财报,不考虑汇率因素,报告期内雅培主营业务全球总销售额49亿美元,增长达到10%。继去年在中国、印度和美国新增的三家营养品工厂外,本季在新加坡新开了一家实验工厂,作为第二个全球研发地区中心。

  雅培方面表示,去年其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新产品——菁智ElevaTM和亲体TM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此外,其成人营养品销售额增长达到3.1%,其中Ensure系列在全球现在年销量已高达20亿美元。目前,雅培已在中国推出了Ensure系列中的全新成人营养品——全安素TM,并在中国的零售渠道销售,期望成为雅培重要的增长机会点。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北京控烟执法第一周 餐饮业成“重灾区”
下一篇文章:肯德基索赔350万元 谁来为网络谣言担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