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如何让中国的蜜也能卖上好价?
来源:新民晚报    更新时间:2015年04月12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一顶帐篷,四处为家,就是蜂农的生活 本期摄影 王文佳

  3月31日,黄普连的蜂场要准备搬场了,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广西玉林,“那里花开得晚,这边油菜花谢了,那边正好开。”

  此时,他们正忙着打包,把蜂箱扣上栓子、捆上绳子,把帐篷物件收拾了放进车里,然后用扁担挑起两个蜂箱,一趟趟往车上送。

  从养蜂人到养蜂公司

  “再不搬这边就要撒农药了”,花谢了结果之前,农民一般会给果树撒一次农药,蜜蜂只要吸了撒过农药的花蜜就会中毒,厉害的飞回来的路上就死了,不严重的把蜜送回蜂箱,其他蜜蜂吃了整箱都得毁了。“它们头晕,就在地上转圈圈,吐舌头。”其实,这就是他四天前刚目睹的场景,不过说话间又要搬家了。

  这个广西梧州的小伙子一个人就养了200箱蜜蜂,换做过去,搬一次场就像脱掉一层皮,不过现在不同了,黄普连有了个新身份:甜蜜家蜂业有限公司的养蜂工。

  公司出钱帮他请了两个临时的搬运工,周围蜂场的蜂农们也来帮忙。不到两个小时,地上的几十个蜂箱就全部装上了车。剩下的一百多个蜂箱常年就放在养蜂车里,车随人走,车上有独立的生活空间,还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点灯、看电视,甚至夏天开空调都不成问题。

  再有,驾驶员、技术员,都有现成的,选场地、交涉前来骚扰的当地人,也不用他们操心,而且风险有公司担着,自己只是承担部分责任。这样的团队可谓是开了先河。全国养蜂协会的专家前来考察,也不敢轻易表态,是敲警钟还是做推广。

  想想4年前入行时他还是什么都不懂,现在已经成200箱蜜蜂的主人了,黄普连有些得意,他说要感谢一个人,这人是他的老乡,也是甜蜜家的老板:黄忠连。

  蜜价不足外国一半

  黄忠连有他自己的考虑,“中国是养蜂大国,却是产蜜小国,出口平均价只有1800美元/吨,可是土耳其的平均价格就达到4000元/吨。”他说归根到底是市场上的假蜂蜜太多,“果脯糖浆兑5%的蜂蜜,卖的也是纯蜂蜜的价格。”老百姓难分真伪只好去买进口蜜。

  所以他要改变。蜂农都是自己的,蜜源、质量、用药,都能掌握,“外面收的蜜可能只有36度(含水量33%),自己的蜂场不急功近利,等蜜封盖再打蜜,浓度可以达到42度(含水量小于20%)”。目前,35台蜜蜂车已经或准备投入生产。

  按照黄忠连的计划,到2017年,要有300台投入生产的养蜂车,一车一年采蜜500吨,公司的蜂蜜全部自产自销。他还想把蜂农的故事拍成微电影,让他的蜂蜜场在中小板上市。现在是打基础,要探索出一套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模式,选出合适的管理人才……

  这两天,黄忠连趁着广州开会的机会从波兰买了一台进口榨蜡机,谁知道蜂蜡送入工作口就是不出蜡,给厂家打电话这才闹清楚,这个机器是流水线上的一环,难以单独工作。听从建议,黄忠连找来两根木棍模拟碾压、打碎的工作,动作滑稽不说,比手工压蜡机还要费时费力。黄忠连笑了:“这机器,不符合中国国情。”

  也有一些麻烦事。按说去年农业部已经将养蜂专用平台列入国家补贴范围,根据规定,养蜂专用车作为非营运车辆无需办理营运使用证,可以在各种道路上通行,享受绿色通道待遇,不收取任何费用。可是很多收费站还是不买账,报警也不顶用,反被倒打一耙。

  如何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蜂路,创一个让老百姓信任的大品牌,或许黄忠连和这些流浪在春天的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记者 王文佳  

  编后

  善待蜂农

  上海的养蜂业,在某种程度可以算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城市大了,油菜花田小了,蜜蜂箱少了,养蜂人也老了。但一如上海悠久的农业传统,养蜂也是上海城市记忆的珍贵组成部分。事实上,在草莓、西瓜等高附加值现代农业领域,养蜂人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的主管部门,积极督促落实上海的蜂农扶持措施,爱护蜂农,支持蜂农,让上海市郊的花海花田,保留一道满盈岁月痕迹和乡土风情的美好景致。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水十条”要求京津冀 再生水利用率达30%
下一篇文章:2015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将关注三大热点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