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宏(左三)正在超市检查腐竹
本报记者 陈茜 惠庆莲 发自陕西
民生连着民心。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辖区实际,先试先行,积极探索科学监管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省、市食药监系统授予的先进单位,区委、区政府授予的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10余项荣誉称号,有效维护了全区食品药品安全。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灞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吴宏。
紧抓区域特色 严管食品小作坊
西安市灞桥区食药监局局长吴宏向记者介绍,灞桥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区东部,全区总面积332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9个街道,31个社区,228个行政村。目前,区食药系统共有干部职工77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5639家,食品药品从业人员16917人。
西安市灞桥区是一个“城乡结合”区,其监管对象分散性强、规模较小。从监管和安全隐患排查的角度来看,这些散而小的食品加工企业往往是安全隐患的高发地带,这无疑增加了监管难度。过去分段监管的模式力量相对薄弱,一些经营户守法意识淡薄,使灞桥区成为群众投诉举报和新闻媒体曝光的“重灾区”。灞桥区食药监局领导班子深刻地认识到,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他们的首要工作,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结合灞桥区小作坊实际情况,局里拟定出“疏堵结合,主动介入”的工作思路。对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及硬件设施不具备,卫生条件较差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坚决依法查处打击,对涉及违法犯罪行为者及时移交公安部门。对于硬件设施较好,卫生条件能够提升,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在依法查处的基础上,规范提升,加强后期日常监管。
今年3月份至11月份在全区开展800户小餐饮改造提升工作。按照“整治一批、规范一批、改造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实行区域负责制,网格化监管模式,实施小餐饮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使辖区小作坊完全发挥出满足群众生活需要,丰富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
新机构全新“亮剑”全方位推进食药监管
2014年是全面推进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一年,也是打基础、建机制、谋发展的关键之年。面对体制调整后职能扩大、机构加强、人员增多、工作压力相应增大的现状,灞桥区食药监局积极探索监管新思路,不断强化科学监管措施,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改革,建机制。借鉴和总结其他区、县职能转移和机构改革的有益探索,大胆创新,按照“着眼当前,顺应发展、适当前瞻、体系健全”的原则,最大程度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人、财、物上能够保证新职能的履行和新机构的正常运转,最大可能地使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实现效率、效能最大化。同时,着力做好改革过渡期间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与各相关部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全区还按照省上“十个一”标准成立了9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已在各管辖区域全面开展工作,其中红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从今年二月底挂牌后率先进入摸底排查工作,针对辖区“四小”整治展开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是抓整治,攻难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对此,灞桥区食药监局提出“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项整治,抓住三个重点,严把四个关口,实现一个规范,达到两个提升”做法。即围绕保障食品安全这个中心,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全力做好重要时段、重点领域、重要活动期间的食品市场整治,严把食品安全监管源头、生产、流通、餐饮四个环节,促进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的不断规范,推动全区食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灞桥区食药监局今年先后开展了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小餐饮、食品小作坊、农家乐等专项整治和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以及樱桃节、赛艇对抗、西恰会、中高考等大型活动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29项,圆满完成了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百日专项行动。同时全方位推进了餐饮量化分级管理和市级餐饮示范街、示范店创建工作。区局还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采取集中整治、突击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查处违法案件,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今年以来,区食药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120人次、车辆810辆次,检查企业5639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20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5起。
三是抓制度,促规范。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强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降低食品的输入性风险;坚决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杜绝不合格食品及其原料流向餐桌;重点推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四是抓宣传,赢主动。人民群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率、知晓率、参与度是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强大的隐形力量。今年以来,灞桥区食药监局以“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为主题,联合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结合食品安全日、食品安全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科技之春等活动,设立食品宣传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切实推进食品安全知识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据统计,今年利用局机关网站等形式公开政务党务信息252条,让群众及时了解辖区食品监管工作进展和成果。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2次,累计制作展板25块,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6千人次。
五是抓队伍,树形象。针对新建机构岗位新、业务新等新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反复地开展各项业务技能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现场实习、专业轮训等各种形式,先后举办了行政许可、日常监管、食品快检、行政执法等培训35 场次,人均受训6次以上,同时注重学用结合,实战练兵,采用局所一体,边工作边培训,逐人逐项,分类轮训等手段,强化培训。尤其是加强了基层所食品快检和执法办案等业务培训,达到了基层所人员掌握技能,独立工作的要求,目前9个基层所均能开展基本的快检业务和执法办案,彻底解决了基层所人员新、业务生、技能低等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局里还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学法规、正言行、守纪律、讲政治”、“创建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先锋岗”活动,创新工作载体,全面改进工作作风。修订完善了岗位职责、廉政建设、监督执法、行政审批等8个方面40余项工作制度,对机关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审批工作程序、案件办理程序等各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实现了执法权限法定化、内容标准化、程序合法化、制度规范化。坚决杜绝执法过程中吃、拿、卡、要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提高了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六是抓创新,提效能。主要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加强监管,并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针对灞桥区地处城乡接合部,食品小作坊、“小饭桌”、保健食品等薄弱环节监管地方性法规还未出台的现状,灞桥区食药监局积极推行小饭桌备案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登记备案制度,为下一步监管方式、监管机制建立奠定了基础。从监管手段这个角度,正在建立灞桥区电子信息化餐饮监管平台,与一家网络服务公司合作,结合餐饮监管的特点研发软件、设计程序,实现对餐饮单位网络监管、实时监管,旨在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的精度。目前,已完成软件研发和程序设计,进入了前期测试阶段。其次,是建立企业电子监管档案,执法人员通过对日常监管、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监督抽验和投诉举报调查处理等情况及时录入相关企业监管档案,年终依据监管档案信息评定企业诚信等级。还分别建立了局系统、监管企业QQ群以及服务信息联络平台,大大提高了行政工作的信息传达速率和监督管理效能。
探索食品监管新路 创监管工作新局面
在采访将要结束时,吴宏局长告诉记者,现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监管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监管工作千头万绪,在哪一方面都不能马虎,灞桥区食药监局也不断在创新思路,积极应对,科学地完善各项监管措施,以满足群众的需求。该局还针对新增职能,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环节+品种”监管新模式;增强科学性、操作性,提升精细化监管水平;以打造“专业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质效型”执法队伍为切入点,有计划按步骤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区创建工作;启动食品安全电子化网络监管平台的建设工作,用信息化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营造安全、规范、有序的食品药品消费环境。
有着监管的承诺、企业的自律、舆论的监督、百姓的期待,西安市灞桥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将继续秉持“创业、创新、争一流”的理念,为人民群众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交出一份合格的民生答卷。(中国食品安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