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夯实监管基础 确保食品安全 ——访陕西省延安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怀清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4年11月03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陕西省延安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怀清

 

陈茜 本报记者惠庆莲 发自陕西

   食品从生产到消费、从农田到餐桌构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产业链,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担负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重要职责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如何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全面提升监管水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陕西省延安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怀清。

记者:据了解,近年来,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监管工作亮点纷呈,富有特色。请您介绍一下延安市食品监管的基本概况。

  李怀清: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下设13个区县,土地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9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近年来,作为曾经的革命老区,个别地区经济发展滞后,食品生产经营条件差,经营户多、小、散的现状一直没办法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另外,过去九龙治水的监管格局使监管范围上出现了一些盲区和空白。为了解决基础问题,市局根据各县特点,着重引导工作,帮助规划工作方向。志丹县作为延安市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小作坊产业规模较大,全县生产各类食品的小作坊百余家,为了统一规范,市局制定了《小作坊质量安全生产条件通用技术规范》,全县树立标杆,规范一批,淘汰一批,从流通上掐断不按照规范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通过大力改革,延安市的食品安全基础虽然薄弱,但总体情况有所好转。

  目前,延安市共有食品药品监管对象27063家,面广点多,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全市、县已完成了职能整合、机构组建、人员划转、办公场所落实、设施设备配备等相关工作。全市共设立13个县区局、14个食品药品监察(稽查)支队(大队)、14个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128个乡镇监管所,有监管人员近1400名(其中乡镇监管所核定编制706名)。负责23781户食品生产经营户和3282家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管,实现了四小行业监管全覆盖。

记者: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你们是如何从实际出发,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夯实监管基础的?

  李怀清:作为具体做这项工作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一是延安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在食安办成员单位的支持协作下,结合实际情况,以建立新的监管机制为核心,以落实各级监管责任为突破口,认真学习文件,吃透中央的精神,同时到外地去调研,到基层去调研,把整体设计做好。一方面统一思想,坚决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推动改革,做好设计,使它的科学性得到体现。另一方面搞改革的目的其实就是推动食品药品的监管。食品药品的安全工作事关重大的民生问题,事关广大老百姓和千家万户,所以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加强监管,确保食品药品的安全。

  二是食品安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齐抓共管才能保障食品安全。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监管网络。注重乡镇监管所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陕西省提出的十个一建设标准,黄陵县、洛川县已有7个乡镇监管所通过了陕西省食安办的规范化验收;加强基层协管员队伍建设,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起草并提交延安市政府研究印发了《延安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落实了县区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制定了小餐饮三池五柜八有一整洁的设置标准、校外托餐场所设置指导意见、食品加工小作坊、保健食品流通许可管理办法(试行)、桶装饮用水生产经营监督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监管制度和办法,确保监管有章可循。年初与各县区、食安委成员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一票否决制度。

  三是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市食安办综合协调职能。落实了农业、畜牧、商务、城管等相关部门抓食品安全的责任,使食品安全达到全过程监管。农业、畜牧、水务部门规范种植养殖行为,加强对农兽药、肥料、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产地准出管理,加强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做好病死畜禽、修割肉的无害化处理,严厉打击加工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行为;城管部门加强对流动食品摊贩、夜市摊点管理;商务部门加快推进食品加工园区建设;教育部门会同食药监部门抓好学校食品安全和小饭桌监管;公安部门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以食品安全宣传周、3·15、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等活动为载体,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广泛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宣传活动,举办了践行群众路线、稳定市场价格、共筑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进社区文艺晚会,提高了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建立了监管对象信息库,定期通过手机短信向他们发布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政策信息;同时监管对象也可通过短信反映监管执法人员工作行为。探索建立与工商登记、税务管理、金融服务等相融合的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实行诚信分类、动态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情况,发布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对失信行为予以惩处,为诚信者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记者:体制改革之后,你们是如何提升食药监管队伍的总体监管水平的?

  李怀清:针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业务新、职责新、人员新的现状,在全系统大力开展了以业务大培训、技能大练兵、法规大考核、工作大竞赛为主要内容的能力建设年活动,努力提高全系统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先后举办执法人员稽查能力提升培训班、食品快检培训班等8期,培训基层执法人员700多人次;与市委组织部在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培训学院举办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题培训班,对各县区分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副县区长、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部分乡镇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市局相关科室和局直属单位负责人进行封闭培训;组织市局业务骨干赴各县区进行业务培训;举办食品药品安全大讲堂2期,聘请省内外学者教授就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相关政策和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辅导;建立了周一、周五业务学习制度,由市局领导、业务科长轮流讲课,坚持不懈地对全局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以打造专业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质效型执法队伍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和综合业务水平。

记者:今年,你们重点开展哪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什么成效?

  李怀清:今年以食品安全风险百日大排查专项行动为基础,针对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肉及肉制品、桶装饮用水、乳制品、豆制品、白酒、调味品等重点品种和学校及校园周边、小餐饮、小作坊、农家乐、夜市摊点等重点场所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毒豆芽泔水猪、桶装饮用水整治影响较大,收到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共处罚食品生产经营户218户,取缔黑作坊12家,移送司法机关1起,行政处罚74.63万元。同时,公安部门加大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破获食品案件34起,涉案金额464.2万元,刑拘犯罪嫌疑人40人,捣毁黑窝点”56个。

记者:食品安全责任重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您觉得应该如何引导老百姓正确认识这个部门的职能?

  李怀清:为进一步拉近食品监管与老百姓的距离,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让老百姓知道食药监局是干什么的,我们加大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相关职能职责的宣传,让老百姓知道遇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应该找谁。二是要以工作的实际成效来取信于民,及时受理和解决群众遇到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加大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三是要强化作风建设,树立为民务实勤廉的良好形象。坚持不懈地抓好依法行政和政风行风建设,着力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办关系案、办人情案等四风方面不正之风,真正做到为民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李怀清局长告诉记者,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千头万绪,哪一方面都不能马虎,延安的食品安全必须从抓起,将小餐饮、小作坊、小摊贩、小食品店规范到位,统一按标准生产运作,提升四小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才能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延安市政府也已经将确保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政府行为,从方面统筹规划食品安全工作的进行,夯实延安食药安全基础,为革命圣地延安的食品安全做好工作,向延安市父老乡亲们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中高端餐饮市场仍低迷新规 新规本月实施仍有餐厅设低消
下一篇文章:福建试点“小饭桌” 经营单位签认制度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