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四分之一餐厨垃圾被正规回收 “泔水”都去哪了?
谁“思”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伴随着从“吃饱”到“吃得营养”的过程,我国餐饮消费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88年全国餐饮消费大约360亿元,2008年增至1.6万亿元,2010年达2.3万亿~2.5万亿元。随之而来的却是大量的浪费,中科院院士王志珍曾经指出,近年来,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可养活约2.5亿人,折合粮食约800亿公斤,相当于我们粮食总产量的15%。在中央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来,全社会在餐饮消费方面,节俭意识有多大程度的改善?我的同事在南京跟拍了泔水工人普通的一天,从他们的角度看看,近两年来,餐厨垃圾剩余量有没有变化?
六月的南京已是酷热难耐,下午一点,老裴做着出发前的准备。
老裴:东西都还在吧?
小田:东西都在!
和他搭档的小田37岁,安徽亳州人,他们是两名泔水收集工人。泔水,学名餐厨废弃物,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废弃物。老裴和小田所在的南京立升废油脂回收处理中心,是南京市江宁区唯一的一家有资质的回收、加工废弃食用油脂的单位,处理中心的六条废弃食用油脂收集线路覆盖江宁区370多家单位,包括酒店宾馆、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机关学校食堂等,回收的废弃食用油脂加工成工业原料油脂用于工业生产。
老裴:走吧!在这里等着,我来开门。
打开厂门,拉泔水的车顺着一段颠簸的山路开出,这一天的泔水收集工作就算正式开始了。老裴今年46岁,南京本地人,2007年工厂下岗后,来到这家废油脂回收处理中心工作,2010年与刚入厂的小田成为搭档。从周一到周日,一周七天,一天两趟,他们开着车按照事先划定好的路线收集泔水。午餐和晚餐后,是一天中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今天的第一站是一家工厂的职工食堂,做完登记后,车辆停在了食堂的隔油池旁。老裴从车后取下收集桶,小田从一侧取下掏泔水用的漏勺。夏天的下水道旁恶臭难当,蚊蝇滋生,这却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工作场景。小田先用漏勺搅拌泔水池,让下面暗红色的油脂浮上来,然后用漏勺一勺一勺的舀进收集桶中,收集桶快满时,老裴用事先准备好的塑料泡沫将桶身稍加擦拭,然后将泔水倒入车斗内的收集箱,来回反复,直到漂浮于水面的油脂收集干净才离开。一路上,腼腆的小田很少主动说话,几乎每次都是老裴问一句,小田回一句。
泔水工老裴与同事正在捞泔水
老裴:你媳妇什么时候回家?
小田:过段时间。
老裴:过段时间回家?
小田:恩
老裴:过段时间回家,小孩就放假了。
小田:回去把小孩接过来
老裴:把小孩接过来玩玩。
因为泔水每天都需要有人收集,小田很少有时间回老家,而家里的农活和照顾老人和孩子都是由小田妻子一人承担。这两天,小田的妻子从安徽老家来南京看他,老裴为了让小田早点回去陪家人,今天的泔水收集工作也进展得比平时更快些。第二个泔水收集点是大学食堂,打开井盖,一股刺鼻的恶臭铺面而来。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戴过口罩吗?
老裴:我们也想戴口罩,有时候戴口罩,有的太热,也不方便,摘上、摘下手脏,也不方便,戴口罩,那是最好的,习惯了也无所谓了,不管什么工作,干一行,就爱一行吧,不是太喜欢,不管脏不脏,这工作没有人干怎么行,掏大粪的也不是得有人干?
隔油池除了废油脂,还有大量的食物残渣,不但恶臭扑鼻,工作量也大了许多。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这个一天大概要提多少桶?
老裴:我们正常一般下来,正常的话,大概一天下来,一天下来六七十桶这样子。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是周一到周五,还是一周七天全部上班?
老裴:我们一周上六天。
经济半小时记者:六天。
老裴:有一个休息,大半天,就跟服务行业一样,你想休,休不了,餐饮行业……自己调节一下,休息一下,正常休息不了,自己时间自己安排,安排休息的。
每到一个泔水收集点,都是小田一勺一勺地舀,老裴一桶一桶地提。作为泔水收集的工人,老裴对于餐饮企业泔水的变化感受很明显,他告诉我们,虽然现在每天的工作量不小,但是和前两年比起来,每个点收集的泔水量比过去减少很多,工作也就轻松多了。
老裴:我们这个……我们自己干活都有亲身体会,现在政府抓这一块,现在量少多了,减少了最起码有一半50%,这个量,这个看出来。
经济半小时记者:像以前这个井大概能弄多少?
老裴:现在这个井我们桶弄出来……两桶都捞不着,能捞到两桶就是好的。
下午三点半,小田将今天收集到的泔水倒入收集池中,今天下午的泔水收集工作就结束了,
从下午四点到晚上七点,小田可以好好陪陪妻子,这是他们一年难得相聚的时间,而老裴则走到休息区旁的绩效栏前查看每次收集泔水的量,平均每个人每个月20多桶油,这些油都是泔水经过单位隔油池过滤收集后被他们运送到这里。
正规泔水回收公司收不到泔水
学生浪费触目惊心,不当家不知茶米贵
老裴和小田收集的主要是废弃油脂,看着成箱的油桶往车里装,可以想见这些舌尖上的浪费依然严重,近段时间由于国家相关部委的严格要求,公务用餐明显减少,一线泔水工人老裴自己也明显地感受到了,但是目前,餐饮企业点餐浪费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记者随机走进了一些餐饮单位和部门,一起来看看现在什么样的企业或者单位浪费还比较严重。
这是一家位于位于南京市雨花区的中餐厅,中餐厅所在地二层小楼墙体为青砖砌筑,形体整洁,属于中档消费水平。顺着台阶记者走进餐厅,表明来意后,记者向厨师长询问餐厅泔水的产生量。厨师长指了指旁边的泔水桶表示午饭后泔水也只有桶底那么一点。
厨师长:现在吃得浪费也不是很多,以前多,现在也不多了,我们现在点菜不建议点多,够吃就行。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一家四星级的酒店,正好碰到酒店后勤人员在搬运午餐后产生泔水。
记者:这个是厨余垃圾,这个是餐厨垃圾。
负责人一:昨天晚上加今天的早餐和中餐的量。
负责人二:现在生意不好。
记者:你们现在收得多吗?
后勤人员:不多。
负责人一:现在光盘行动,他们收不到了。搞得以前收泔水的人给我们提意见了,说收不到。
食堂内满溢的泔水桶
调查中记者发现,随着“光盘行动”日渐深入人心,餐饮企业的食物残余量也明显减少,但是在大学食堂,记者却有意外发现
。在这所大学餐厅进门处的收餐台,服务人员正熟练的将同学们送来的餐具进行分类,然后将剩余的饭菜倒进泔水桶中,收餐台旁摆放着一大一小两个泔水桶已经装满。记者查看了泔水桶,基本上是同学们没吃完的米饭,肉类和蔬菜,像这样的收餐台一楼就有三个,二楼有两个,
在前往食堂二楼的楼道内帖着光盘行动的海报,上面写着“先光盘后清桌、节俭文明你我”的宣传标语。二楼的炒菜区,这三位女同学吃完饭正在聊天,餐盘里却剩下大量未吃完的饭菜。旁边的餐桌,就餐的同学留下吃剩的菜和大半盘米饭就离开了。很多学生都把装着剩菜剩饭的餐盘放在收餐台,记者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多数女生都会剩下一些米饭,而且几乎所有人的饭盘内都剩有没吃完的食物。米饭、白菜、蒜苔、冬瓜汤、香肠,鱼,几乎每一种食材都有剩下的。记者仔细查看一楼和二楼的五个泔水桶,每一个泔水桶基本上都快装满了,记者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一个盛满的泔水桶以最少的100斤计算,一顿晚餐最少要浪费至少500斤的食物。在一旁清理餐台的服务员说,学生们就餐时浪费很严重。
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一顿的话,能剩这样的桶几桶啊?这个已经满一桶。
服务员:这是今天这一顿。
经济半小时记者:今天这一顿?这已经一桶多了。
服务员:一顿要一桶多。
这名服务员熟练的将一盘盘剩下的米饭和蔬菜倒进泔水桶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这些没吃完的食物就变成了泔水
。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这个餐饮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服务员:每天都有专门的人过来拖呀。
经济半小时记者:就是泔水。
服务员:都有人拖。
当记者询问泔水收集人员的电话时,餐饮单位的后勤人员均表示不清楚,对于每天泔水的产生量也从未统计过。
服务员:我还真不知道他的电话号码。
记者:他每次怎么来的呢?
服务员:他有时偶尔来一次。
记者:你们一天多少量?
服务员:这个谁知道,从那知道?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除了大学食堂浪费现象严重外,一些工厂的职工餐厅的食物浪费的现象更为严重。这是一家空调制造企业。记者午餐时间进入职工餐厅,就看到四个已经装满的泔水桶,装的基本上都是未吃完的饭菜,在这里就餐的工人,将吃剩下的饭菜倒入收餐台中,记者留意到,大部分工人都会剩下饭菜。
大学食堂内几乎没动过的食物成了厨余垃圾
记者:这么多没吃完不浪费啊?我看你们都没吃完,不浪费啊?
面对记者的疑问,就餐的工人都默不作答。随后记者找到了该职工餐厅的负责人。
记者:你们现在有多少员工就餐呢?
餐厅负责人:大概七八百人。
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以每桶泔水80斤计算,四桶泔水320斤,以800人就餐算的话,平均每人产生的泔水就高达0.4斤。为何职工餐厅会产生如此之多的泔水?在另外一家工厂食堂,记者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