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央视曝仅1/4餐厨垃圾被正规回收 泔水都去哪了?
来源:央视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02日    关注度:     【字体:

 仅四分之一餐厨垃圾被正规回收 “泔水”都去哪了?

  谁“思”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伴随着从“吃饱”到“吃得营养”的过程,我国餐饮消费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88年全国餐饮消费大约360亿元,2008年增至1.6万亿元,2010年达2.3万亿~2.5万亿元。随之而来的却是大量的浪费,中科院院士王志珍曾经指出,近年来,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可养活约2.5亿人,折合粮食约800亿公斤,相当于我们粮食总产量的15%。在中央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来,全社会在餐饮消费方面,节俭意识有多大程度的改善?我的同事在南京跟拍了泔水工人普通的一天,从他们的角度看看,近两年来,餐厨垃圾剩余量有没有变化?

  六月的南京已是酷热难耐,下午一点,老裴做着出发前的准备。

  老裴:东西都还在吧?

  小田:东西都在!

  和他搭档的小田37岁,安徽亳州人,他们是两名泔水收集工人。泔水,学名餐厨废弃物,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废弃物。老裴和小田所在的南京立升废油脂回收处理中心,是南京市江宁区唯一的一家有资质的回收、加工废弃食用油脂的单位,处理中心的六条废弃食用油脂收集线路覆盖江宁区370多家单位,包括酒店宾馆、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机关学校食堂等,回收的废弃食用油脂加工成工业原料油脂用于工业生产。

  老裴:走吧!在这里等着,我来开门。

  打开厂门,拉泔水的车顺着一段颠簸的山路开出,这一天的泔水收集工作就算正式开始了。老裴今年46岁,南京本地人,2007年工厂下岗后,来到这家废油脂回收处理中心工作,2010年与刚入厂的小田成为搭档。从周一到周日,一周七天,一天两趟,他们开着车按照事先划定好的路线收集泔水。午餐和晚餐后,是一天中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今天的第一站是一家工厂的职工食堂,做完登记后,车辆停在了食堂的隔油池旁。老裴从车后取下收集桶,小田从一侧取下掏泔水用的漏勺。夏天的下水道旁恶臭难当,蚊蝇滋生,这却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工作场景。小田先用漏勺搅拌泔水池,让下面暗红色的油脂浮上来,然后用漏勺一勺一勺的舀进收集桶中,收集桶快满时,老裴用事先准备好的塑料泡沫将桶身稍加擦拭,然后将泔水倒入车斗内的收集箱,来回反复,直到漂浮于水面的油脂收集干净才离开。一路上,腼腆的小田很少主动说话,几乎每次都是老裴问一句,小田回一句。

  泔水工老裴与同事正在捞泔水

  老裴:你媳妇什么时候回家?

  小田:过段时间。

  老裴:过段时间回家?

  小田:恩

  老裴:过段时间回家,小孩就放假了。

  小田:回去把小孩接过来

  老裴:把小孩接过来玩玩。

  因为泔水每天都需要有人收集,小田很少有时间回老家,而家里的农活和照顾老人和孩子都是由小田妻子一人承担。这两天,小田的妻子从安徽老家来南京看他,老裴为了让小田早点回去陪家人,今天的泔水收集工作也进展得比平时更快些。第二个泔水收集点是大学食堂,打开井盖,一股刺鼻的恶臭铺面而来。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戴过口罩吗?

  老裴:我们也想戴口罩,有时候戴口罩,有的太热,也不方便,摘上、摘下手脏,也不方便,戴口罩,那是最好的,习惯了也无所谓了,不管什么工作,干一行,就爱一行吧,不是太喜欢,不管脏不脏,这工作没有人干怎么行,掏大粪的也不是得有人干?

  隔油池除了废油脂,还有大量的食物残渣,不但恶臭扑鼻,工作量也大了许多。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这个一天大概要提多少桶?

  老裴:我们正常一般下来,正常的话,大概一天下来,一天下来六七十桶这样子。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是周一到周五,还是一周七天全部上班?

  老裴:我们一周上六天。

  经济半小时记者:六天。

  老裴:有一个休息,大半天,就跟服务行业一样,你想休,休不了,餐饮行业……自己调节一下,休息一下,正常休息不了,自己时间自己安排,安排休息的。

  每到一个泔水收集点,都是小田一勺一勺地舀,老裴一桶一桶地提。作为泔水收集的工人,老裴对于餐饮企业泔水的变化感受很明显,他告诉我们,虽然现在每天的工作量不小,但是和前两年比起来,每个点收集的泔水量比过去减少很多,工作也就轻松多了。

  老裴:我们这个……我们自己干活都有亲身体会,现在政府抓这一块,现在量少多了,减少了最起码有一半50%,这个量,这个看出来。

  经济半小时记者:像以前这个井大概能弄多少?

  老裴:现在这个井我们桶弄出来……两桶都捞不着,能捞到两桶就是好的。

  下午三点半,小田将今天收集到的泔水倒入收集池中,今天下午的泔水收集工作就结束了,

  从下午四点到晚上七点,小田可以好好陪陪妻子,这是他们一年难得相聚的时间,而老裴则走到休息区旁的绩效栏前查看每次收集泔水的量,平均每个人每个月20多桶油,这些油都是泔水经过单位隔油池过滤收集后被他们运送到这里。

  正规泔水回收公司收不到泔水

  学生浪费触目惊心,不当家不知茶米贵

  老裴和小田收集的主要是废弃油脂,看着成箱的油桶往车里装,可以想见这些舌尖上的浪费依然严重,近段时间由于国家相关部委的严格要求,公务用餐明显减少,一线泔水工人老裴自己也明显地感受到了,但是目前,餐饮企业点餐浪费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记者随机走进了一些餐饮单位和部门,一起来看看现在什么样的企业或者单位浪费还比较严重。

  这是一家位于位于南京市雨花区的中餐厅,中餐厅所在地二层小楼墙体为青砖砌筑,形体整洁,属于中档消费水平。顺着台阶记者走进餐厅,表明来意后,记者向厨师长询问餐厅泔水的产生量。厨师长指了指旁边的泔水桶表示午饭后泔水也只有桶底那么一点。

  厨师长:现在吃得浪费也不是很多,以前多,现在也不多了,我们现在点菜不建议点多,够吃就行。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一家四星级的酒店,正好碰到酒店后勤人员在搬运午餐后产生泔水。

  记者:这个是厨余垃圾,这个是餐厨垃圾。

  负责人一:昨天晚上加今天的早餐和中餐的量。

  负责人二:现在生意不好。

  记者:你们现在收得多吗?

  后勤人员:不多。

  负责人一:现在光盘行动,他们收不到了。搞得以前收泔水的人给我们提意见了,说收不到。

 食堂内满溢的泔水桶

  调查中记者发现,随着“光盘行动”日渐深入人心,餐饮企业的食物残余量也明显减少,但是在大学食堂,记者却有意外发现

  。在这所大学餐厅进门处的收餐台,服务人员正熟练的将同学们送来的餐具进行分类,然后将剩余的饭菜倒进泔水桶中,收餐台旁摆放着一大一小两个泔水桶已经装满。记者查看了泔水桶,基本上是同学们没吃完的米饭,肉类和蔬菜,像这样的收餐台一楼就有三个,二楼有两个,

  在前往食堂二楼的楼道内帖着光盘行动的海报,上面写着“先光盘后清桌、节俭文明你我”的宣传标语。二楼的炒菜区,这三位女同学吃完饭正在聊天,餐盘里却剩下大量未吃完的饭菜。旁边的餐桌,就餐的同学留下吃剩的菜和大半盘米饭就离开了。很多学生都把装着剩菜剩饭的餐盘放在收餐台,记者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多数女生都会剩下一些米饭,而且几乎所有人的饭盘内都剩有没吃完的食物。米饭、白菜、蒜苔、冬瓜汤、香肠,鱼,几乎每一种食材都有剩下的。记者仔细查看一楼和二楼的五个泔水桶,每一个泔水桶基本上都快装满了,记者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一个盛满的泔水桶以最少的100斤计算,一顿晚餐最少要浪费至少500斤的食物。在一旁清理餐台的服务员说,学生们就餐时浪费很严重。

  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一顿的话,能剩这样的桶几桶啊?这个已经满一桶。

  服务员:这是今天这一顿。

  经济半小时记者:今天这一顿?这已经一桶多了。

  服务员:一顿要一桶多。

  这名服务员熟练的将一盘盘剩下的米饭和蔬菜倒进泔水桶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这些没吃完的食物就变成了泔水

  。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这个餐饮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服务员:每天都有专门的人过来拖呀。

  经济半小时记者:就是泔水。

  服务员:都有人拖。

  当记者询问泔水收集人员的电话时,餐饮单位的后勤人员均表示不清楚,对于每天泔水的产生量也从未统计过。

  服务员:我还真不知道他的电话号码。

  记者:他每次怎么来的呢?

  服务员:他有时偶尔来一次。

  记者:你们一天多少量?

  服务员:这个谁知道,从那知道?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除了大学食堂浪费现象严重外,一些工厂的职工餐厅的食物浪费的现象更为严重。这是一家空调制造企业。记者午餐时间进入职工餐厅,就看到四个已经装满的泔水桶,装的基本上都是未吃完的饭菜,在这里就餐的工人,将吃剩下的饭菜倒入收餐台中,记者留意到,大部分工人都会剩下饭菜。

  大学食堂内几乎没动过的食物成了厨余垃圾

  记者:这么多没吃完不浪费啊?我看你们都没吃完,不浪费啊?

  面对记者的疑问,就餐的工人都默不作答。随后记者找到了该职工餐厅的负责人。

  记者:你们现在有多少员工就餐呢?

  餐厅负责人:大概七八百人。

  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以每桶泔水80斤计算,四桶泔水320斤,以800人就餐算的话,平均每人产生的泔水就高达0.4斤。为何职工餐厅会产生如此之多的泔水?在另外一家工厂食堂,记者找到了答案。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 64.7%的网民持否定态度
下一篇文章:时尚鲜奶吧要走正路子 内蒙古整顿餐饮新业态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