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汇源下属公司停产 业界称“瞎果”是普遍现象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贾丽娟    更新时间:2013年09月25日    关注度:     【字体:

 近日,几家大型果汁企业的电话忽然变得很忙。

  这缘于在网络上迅速流传的一则关于“瞎果”的新闻。文中称,安德利果汁 (02218,HK)、汇源果汁(01886,HK)、海升果汁(00359,HK)均从果农手中收购行内所称的 “瞎果”,即由于各种原因腐烂变质、或未成熟之前就跌落的水果。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收购“瞎果”恐怕已为业内“潜规则”。

  砀山两家企业遭停产/

  上述报道中提到的三家企业均为在港上市企业,消息发出当天,安德利停牌,汇源果汁盘中跌逾7%,收盘跌5%,海升果汁平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监管局)紧急开展调查,其新闻稿显示,针对媒体报道安徽省砀山县、江苏省丰县、山东省平邑县的4家果汁饮料生产企业涉嫌使用腐烂“瞎果”加工果汁的问题,监管局经初步调查发现,山东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自2012年12月以来一直未生产果汁。徐州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当日未生产,现场未发现原料水果。

  安徽砀山县更是动作迅速。虽然安徽砀山海升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汇源集团皖北果业有限公司现场未发现有腐烂水果存货,但砀山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已责令两家公司停产自查并对产品进行抽检。

  砀山县一位宣传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已对两家公司的产品进行了抽样,所抽样品送交国家法定检验机构检验,目前抽检结果仍未出来。但他发给记者一份资料显示,原料输入企业之前,由于装卸、转运等原因,的确存在部分果子局部腐烂情况。因此企业制定了种种制度,对进厂的原料果品采购和质量进行控制。具体程序为:进入果槽的原料,要通过净水冲洗,人工筛选,腐烂果人工去除的程序。

  其中,对腐烂果的处理,海升采取“腐烂面积大于原料表面积1/3的扔入烂果口,小面积腐烂部分削除”的做法;汇源则制定了“进入厂内原料车首先由验级员验收,不良果率≥3%拒收(不良果指病虫害和腐烂果、流胶果、机械损伤果、过熟果)”的标准,两个企业的烂果率内控标准均为不高于1%,浓缩果汁中棒曲霉素的含量不高于50ppb(欧盟标准)。

  汇源否认使用“变质水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瞎果”一事向汇源果汁求证,其声明称:经核查,公司不存在使用变质水果加工果汁的情况。

  汇源表示,公司在收购水果时坚持经过五道关:向果农宣教水果管理知识和收购标准——派员实地考察——进厂检验称重——二道清洗、二道喷淋——分拣筛选,确保进入生产线的水果质量合格。水果加工坚持经过六道关:冷破碎、压榨、过滤、灭菌、灌装、检验,然后才可用于果汁加工。果汁加工过程中还要层层把关,内外抽检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因此,产品质量完全可控,并称“欢迎广大新闻媒体和消费者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现场参观对我们实施监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同样向安德利果汁及海升果汁求证此事,安德利果汁称,公司正在研究此事,会适时作出回应,但截至记者发稿未获答复。海升果汁同样未有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安德利果汁刚于今年5月完成A股上市环保核查公示,回归A股的步伐渐近。

  此前,山东证监局发布关于安德利果汁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的公示也披露,安德利果汁已接受国泰君安的上市辅导。

  按照披露内容,安德利果汁主要内资股东包括安德利集团、Donghua、ChinaLimited、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及广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

  业内“潜规则”?/

  “瞎果”并不代表就是腐烂的水果,但显然品质不高。前述报道指出,“瞎果”是2毛一斤。果汁厂收购这些品质不高的水果榨成果汁或是浓缩果汁,是为节约成本。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表示,其实,这是行业内的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特别是反季节的一些水果,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你要在非橙子高产的季节生产橙汁,就可想而知了。”

  朱丹蓬称,生产果汁的企业会控制一个不合格原料的比例,比如说不能超过2%,但具体要看厂家的品牌影响力及其他因素。一般来说,小厂家的危险非常大,大厂家相对会好一些。

  一位在国内某知名果汁企业工作过的人士告诉记者,“瞎果”的存在是个普遍现象。“收购环节很难控制得好,尤其是反季水果,需要保鲜冷冻成块后再进行加工,如果第一步就有烂果子混入,后期很难发现。”

  中研普华研究员邱明亮对记者表示,果汁生产从初级农产品加工成可在超市出售的标准产品,这个过程很复杂,客观讲出现这样的情况无法避免,关键是如何控制在一个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限度之内。

  他表示,原料水果肯定会有腐烂的情况,但企业在生产之前会有各种处理程序。“关键要看生产成产品之后的检测结果是否达到要求,因为不管用什么样的水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最后的检测标准都是一定的,不会随便改变。”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绿瘦减肥产品存多问题 又被质疑“偷税漏税”
下一篇文章:一个喊打一个逃 两女子惊险追逐大闹地铁九堡站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