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受阻“检测关”食用调和油国标难产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13年08月29日    关注度:     【字体:

在食用植物调和油市场,国家标准缺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通过业内人士了解到,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仍在征求意见阶段,由国家卫计委征求农业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意 见 。 目 前 国 家 标 准 迟 迟 没 有 出台,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有效准确的检测方法。

  早在2005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编制就被提上日程,2008年《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并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去年8月,中国粮油学会一位负责人表示,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有望于当年底或今年上半年出台。

  然而,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并未如期出台。国家卫计委有关人士不久前透露,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修订整合工作已启动,要将调和油纳入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增加相关数据定义和安全指标,并添加标识要求,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据了解,食用调和油市场存在混淆概念、随意冠名、以次充好等问题,特别是调和油成份和配比标准模糊不清,让不少企业有了“暗箱操作”的空间。如以较高价格销售的所谓“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中,实际只含有很少量的橄榄油、花生油。

  针对这种现象,中储粮油脂公司去年率先公布其食用油产品的主要成分和配比,近日又联合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首度公开了调和油产品的检验方法,希望以此推动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出台。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何东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通过离子迁移法可以对食用调和油进行定性检测和识别,检出率能够达到98%,下一步还将继续进行定量检测的研究。争取明年将此种检测方法作为行业标准进行立项,一旦检测方法的行业标准确立,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有望很快出台。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认为,很多机构都在进行检测方法的研究,如果能够尽快出台食用调和油检测方法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将有利于调和油市场的监管和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上海质监:多美滋召回产品未检出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
下一篇文章:河南柳江牧业被曝饲料滥用添加剂 畜牧部门介入调查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