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因为禁止使用一些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质,而受到消费者青睐,生产消费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市场上各种打着“有机”旗号借机炒作的产品和企业也层出不穷。普通消费者则对于有机食品的认识也存在一些误区和模糊不清之处。这都有赖于有机食品常识的普及和更有效的市场监测和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 梁钟荣;黄勇浩;倪涵 广州、深圳报道
继上海有机蔬菜配送商“天鲜配”和辽宁百味园相继落马之后,7月22日,江西德上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的两款有机产品亦被查出部分指标超标,这使得有机产品的安全问题再度递到公众台前。
在广州,记者送检的两个蔬菜类产品中,同样被查出镉、亚硝酸盐等超标问题,而这两个产品的厂家分别为广州东升农场有限公司、广州市全兴汉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栽培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常青博士对记者坦言,国内有机食品已逐步向规范体系发展,无论是在生产环境,抑或是监督环节如网上溯源体系,已多与世界标准同步,但仍有诸多问题。
作为种植面积已达世界第三的有机生产大国,有机产品生产遍布中国各地,但对于有机产品的乱象治理才刚刚开始。2012年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标准”的有机认证新规正式实施,新规未改变对于有机食品的定义,但是审查更趋于严格、流程更为复杂、检测频次亦由一年一次改为一年多次。
有机认证获取愈加艰难,往日在超市中常见的有机食品特别是有机蔬菜已趋于绝迹,更多标识“有机”的产品出现在山姆会员店、淘宝或是电商中。
记者获悉,针对目前我国有机食品行业的问题,国家已经决定于今年七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机食品企业大督察。此次督察将围绕有机食品生产中的关键节点进行,试图厘清行业乱象。
一位权威人士透露,此次大督察的重点将是各有机食品生产重点示范县。与以往相比,此次大督察“空前严格”,一旦发现问题,检查部门将联合质检部门对涉案有机食品企业进行处罚,严重者将被取消有机食品生产销售资格。
国家认监委一位知情人士同时透露,在淘宝等网络上泛滥、标识“有机”的食品同样是重点检查的范围。
两类有机产品送检镉超标
在此次于7月12日送检的产品中,我们在华润万佳和Ole超市分别采购了东升农场标识绿色蔬菜的通菜、全兴汉华的茄子产品,选择的检测机构为广东药监局旗下的广东省保化检测中心。
在对通菜的检测中,我们总计检测了铅、镉、氟、亚硝酸盐、对硫磷、乐果、氯氰菊脂、甲胺磷、敌敌畏、百菌清、灭幼脲等11项;茄子则检测铅、镉、乐果、氯氰菊脂、百菌清、氰戊菊脂、乙酰甲胺磷、毒死蜱、多菌灵、三唑酮等10项。
数据显示,在整体的检测中,通菜有两项标准不合格,茄子亦有两项不合格,其它选项全部达标。
细分起来,通菜中镉检查出18μg/kg,而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亚硝酸盐为1.3mg/kg,而方法检出限为1.0mg/kg;茄子中铅的含量为0.02mg/kg,超过0.005mg/kg的检出限,镉的含量为4.0μg/kg,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
资料显示,东升农场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是广州市亚运会蔬菜供应商,该公司拥有ISO、GAP、绿色、有机认证,市场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福州等一线大城市及珠三角、港澳,同时也远销海外市场,如北美、欧洲、非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全兴汉华的基地则位处增城市,其拥有30万平方米的有机蔬菜种植大棚。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这两个菜式都不太合格,但由于未使用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生产过程中是遵循有机作业方式的。”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表示,亚硝酸盐超标,更多是因为水质、大气质量问题,如长江、珠江的水质都不容乐观;而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存放超过两天也有可能出现超标情况(注:我们通菜的送检时间是7月12日,检验时间是7月15-22日)。
上述专家解释,铅、镉的超标,除却查看水质是否同样遭受污染外,需要看是否是因为种植区靠近矿区,或是土壤中原先即已有重金属污染。
记者登录“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查证,东升农场的通心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发证机构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全兴汉华的茄瓜产品也已通过有机认证,发证机构为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
上述专家解释,绿色食品等级低于有机食品,其分别有AA级、A级两个等级。AA级要求不能使用农药,A级限量使用限定的农药,“从这一方面来说,东升农场应该是按照AA级来种植”。
“目前国内大城市的大气和水质质量情况下,很多的食物都含有镉,但人一生的镉摄入量不能超过2克。”上述专家透露,镉是有害重金属,且人体难以代谢出去,在体内的半衰期长达17-38年,而超过2克则有可能酿成骨痛病,较其他重金属而言,镉更容易为农作物、蔬菜、稻米所吸收;铅主要看其摄入量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比例,国家的铅中毒标准是大于100μg/L。
该专家认为,从检测报告初步来看,东升农场和全兴汉华应该没有故意使用重金属,其中的超标指标更有可能是珠三角区域的土地重金属污染、大气或是水污染所致,“譬如镉的污染,如果是蔬菜叶面的,则有可能是大气污染;而根部,则可能是水质或是土壤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以此前各种绿色、有机产品混乱不堪的标识相比,以上两个企业产品的标识已趋于标准和清晰:东升农场的通心菜包装塑料上有绿色蔬菜标识,全兴汉华则有国家规定的中国有机产品标志、中国有机转换产品标志。
批发市场进货的有机们
如果说东升农场和全兴汉华的产品存在瑕疵是受到不可控的外力影响,那么更多标识“绿色”或是“有机”的产品则是有意而为之,上海“天鲜配”和辽宁百味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味园”)即是其中典型。
6月21日,百味园位于大连甘井子区一废弃防空洞内的造假窝点被捣毁,该公司责任人同时被拘留。而在过去的5年中,凭借着齐全的有机认证标识,百味园假有机蔬菜在大连市一直销售。
百味园董事长朱云峰此前信誓旦旦的表示,该公司一直坚持自营,一方面是因为有机食品价高,经销商多不愿意经营,另外一方面,担心“遇到不良经销商用普通食品冒充销售”。
事实是,百味园主要从双兴蔬菜批发市场购买各类蔬菜、水果,经简单分拣、包装加贴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后,销往东北三省各大城市及北京、山东等地。此中,百味园从大菜市购菜1元1斤,进入商超后按有机菜卖35元1斤,利润空间巨大。
记者从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看到:从6月24日开始,“百味园”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已被“暂停”使用,其认证机构为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
同样的例子发生在上海“天鲜配”身上。2012年12月份,这家从事高端生鲜农产品到户配送的公司被查出用普通蔬菜虚冒有机蔬菜向客户配送。
“天鲜配”成立于2009年,主打服务是向客户提供孙桥有机农场采摘的生鲜蔬菜,短短三年的创立时间,便在上海积蓄起近2000客户。
孙桥有机农场一位负责人则透露,从2011年开始,“天鲜配”和农场的合作就出现了问题,进货的蔬菜品种、数量不但减少,而且货款拖欠也比较严重。多位从业者则揭露,“天鲜配”将购自大众化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作为有机农场的蔬菜进行配送
由于经营的不善及对客户失信,“天鲜配”曾暂停运营过一段时间,其后更换新主,原有的运营单位已从上海复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变成了上海义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国内有机食品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为大部分产品是出口,譬如到欧美日等国家。”良食网CEO唐忠告诉记者,欧美国家给出的价格更高,使得种植户愿意往外走。
徐常青解释说,由于不准使用农药、化肥等,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病虫灾害等问题时,没有更好的替代消灭病虫害的办法,因此束手无策,有的企业还铤而走险,使用违禁农药、化肥等代替。“我们在日常检查的过程中就发现,有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白天不用农药、化肥,晚上却偷偷使用。”
随着有机新规的实施,认证的获得更趋艰难,加之超市驱逐的前提下,众多的有机食品厂家纷纷进军电商行业,而此中以淘宝为主。记者在网上搜索看到,众多标着“有机”的食品,事实上并无认证标识,或是用过期的认证标识;有的食品提供的认证标识并非该企业所生产;有的企业只有一样产品获得认证,却标识在多个产品上;有的公司则以“超有机”标榜。
事实上,根据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食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仅为一年,在有机新规的限制下,部分“有机食品”认证虽已过期或撤销,却照用不误。4月北京质监局即查出,北京沿河绿地瓜菜种植合作社4种蔬菜在有机认证证书已经过期、随后既未继续认证的前提下,同样继续标识“有机蔬菜”进入京客隆超市。
与此同时,在淘宝网[微博]上记者搜索绿色有机蔬菜标签,发现有不少网络卖家专门印刷绿色有机食品标签,并且价格低廉,五百张起印,够万张价格还能优惠,而一张的费用仅数分钱。
推高身价的各种噱头
在2012年上半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认证公司进行整顿,实行条码制度后,超市里的有机农产品因此大大减少。记者在深圳、广州的数个超市探访中,未找到标榜“有机”的蔬菜,倒是发现不少经保鲜袋包装的高价菜,叫法五花八门,其中包括无公害蔬菜、精品蔬菜、优质蔬菜等,价格较普通蔬菜贵一至两倍。
记者在超市中采访的数位消费者均承认,对于标识的“无公害”、“绿色”、“精品蔬菜”、“优质蔬菜”等,由于自身并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常将其和有机相混淆。
事实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越往上安全程度越高。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市民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购买的一般蔬菜,即为无公害蔬菜。
绿色蔬菜是指在产地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并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市民可以认准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识。
有机蔬菜则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有机生产规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以及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鉴定认证,并颁发有机食品证书的蔬菜产品。
“一方面是有机认证监管的趋严,有机认证证书难以拿下,即使拿下也需要较高的认证费用;另一方面,是国人日益增长的对有机蔬菜的需求,而国人更相信证书的作用。如此一减一增,便会给不法商人寻租的空间。”唐忠说。
事实上,有机的种植具有严格的空气、土壤质量要求。按照相关标准,如果养殖地以前种植过非有机的其他作物,要进行3年的转换种植,且周围方圆百米内不能有任何空气污染源,比如说机动车尾气也算入在内。按照这个标准,国内符合有机种植的区域少而又少。
宁波市七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品牌总监何良冠告诉记者,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区域发展有机农业,土地改良即是巨大的费用支出。“我们公司在宁波有500亩土地,为了去除15年以前的农药残留,投资5万/亩、总计2500万左右进行土地改良。”仅此一块,即限制了很多企业进入有机农业生产。
送检蔬菜镉超标:有机食品们隐藏了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梁钟荣;黄勇浩;倪涵 广州、深圳报道
核心提示: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因为禁止使用一些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质,而受到消费者青睐,生产消费迅速增长。
有机食品认证乱象:一年前花2-3万就可买到认证
“有机认证这一块存在太多猫腻,以前有些小的认证企业拿钱就可以给你认证标识,大的认证机构则爱惜名声,检测严格且持续追踪,其认证更能获得市场认可。”良食网CEO唐忠这样告诉记者。
良食网有机产品的认证单位为南京国环。宁波七禾有机集团品牌总监何良冠向记者表示,在国内具有有机认证资质的企业中,中绿华夏和南京国环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权威的”。
目前,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总计有23家,而在2004年,这个数据为36家,七年减少了三分之一。在过去的两年中,黑龙江绿环有机食品认证有限公司、湖南欧格有机认证公司被取消认证资格、吊销认证执照。
“从去年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实施以来,国家的检查力度堪称史上最严,由此倒逼认证机构愈加规范。”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栽培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常青告诉记者,随着处罚力度的加大,往常花钱即可拿到有机认证的现象已经减少。认证企业更担心在新规下被吊销从业资格,从而退出认证行业。
但一位有机产业从业者认为,不少有机认证企业都很有来头,一般都是背靠某部委。“认监委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纵使根据违规的有机产品溯源查出认证机构存在问题,但是各个部门之间并不买账”。
另有有机蔬菜从业者则向记者表达了如下的担忧:新规虽对有机认证企业违规给予严格处罚,但在目前有机产业仍处“襁褓期”、有机认证市场蛋糕不大的情况下,大部分有机认证企业仍然“吃不饱”,如何确保有机认证企业未来不出现违规的风险?
违规乱象:撤销、暂停认证
过去的三个月,江西德上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简称“江西德上”)、辽宁百味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味园”)都因为伪造有机认证产品的问题而受到了查处。
记者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网输入“江西德上”,发现其生产的两款产品经过有机认证,认证机构是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该证书的有效期到2014年6月,认证范围“加工:米粉(雅因乐婴幼儿有机米粉)”。
但事实上,德上科技的两款米粉被检测认定含有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同样显示:百味园获得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29日,认证机构为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
但百味园之前宣称,其生产基地分别位于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城西村、普兰店市大刘家镇大刘家村和大刘家镇唐家房村三个地块,而上述三个地块所属的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人均表示,与辽宁百味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没有合作,其中一个地块,压根儿就没有所谓的有机蔬菜基地。
深圳华夏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学论对记者表示,国内企业的造假成本过低,而国外作弊的成本很高,“消费者们可以联合起来,将造假企业告上法庭,索赔自己的权益损失”。
一位有机产业从业者称,有机产品经过有机认证后,根据有关规定,若企业在一年内出现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将被撤销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网显示,截至今年7月25日,被撤消的有机认证有257张,对应的认证企业分别为:五洲恒通82张、中合金诺26张、杭州中农22张、爱科赛尔19张、浙江公信和中安质环各17张、方园标志16张;
被暂停的有机认证为43张,其中五岳恒通20张、杭州万泰7张、杭州中农5张、五岳华夏和中安质环各3张。
徐常青解释,撤销常常意味着企业的产品认证不合格,产品有机认证证书最终被认监委取消;暂停则主要是两种因素,一是企业产品在抽查时不过关,需要自证清白,在自证期间暂停了该类产品的有机认证证书使用资格;另一种为企业认为在最严新规下产品很难过关,故需要自我整改,避免被吊销,“因为一旦被撤消就不能再次参与认证”。
“在最严新规下,一个认证企业如果被撤消或是暂停的有机证书较多,那说明在认证过程中极不严谨。”上述有机产业从业者如是尖锐批评道。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说:“标准怎么保证不被人误用?标的发放有没有利益的影子?谁来授予有机的称号?这三个问题表面上并不矛盾,实际上存在利益的冲突。”
“看起来第三方中介是客观中立,但往往背后有相关的利益输送。不仅仅是企业,部门也在逐利。”邱宝昌说。
认证利益链:花钱买通过
有机食品认证过程很严格,认证程序大致分为申请、文件审核、实地检查,编写检查报告、综合审查评估意见、颁证决定、颁证决定签发、有机食品标志的使用以及保持认证9个步骤。
“以前有机认证乱象丛生,很多企业花一两万元就可以买到,好一点的认证机构还不止这个数。”宁波七禾有机集团品牌总监何良冠说。他没有透露其认证单位南京国环的具体认证费用,但表示:在获得有机认证之后,南京国环随时过来抽检,“控制特别严格”。
据悉,目前有机认证分为欧盟检测、日本检测和国内检测三种,费用和专业程度逐一递减。2012年7月之前,国内认证每年交两万元年检费即可获得通过,而中绿华夏和南京国环的认证费用在3万元以上。
前述有机产业从业者表示,由于企业认证为多个品种,“如一个农场种植10个品种,则全部都会检测,每项检测费用都在2-6万元之间”。如此算起来,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费用会增多,部分企业会选择收费低廉的认证机构做认证。
“2012年前,部分有机认证部门本身是利用政府资源骗钱的造假机构。”上述从业者解释,认证人员如同皇宫派出的“钦差大人”,要企业专车迎送,吃喝玩乐一通,还要企业承担“差旅费”。只管发证收钱,哪管真假“有机”。
他从根本上质疑有机认证的可靠性。“除非是深山老林或是荒无人烟的处女地才有良好自然环境。靠近大城市的、景点式的园艺场,大规模的菜篮子工程,哪有不用农药、化肥能长好作物的?”
认证机构对有机企业认证也是底气不足,因为他们的生存要靠这些有机企业缴纳认证费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有机认证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拿到,长的可能要半年左右,由此滋生寻租利益链,而这些主要发生在2012年7月前。
“交2万元左右,一些认证机构或中介公司会帮你做好从申请到文件审核,最后至实地检查的所有认证流程,有些认证机构甚至主动找加工企业花钱买有机食品认证。”
在如此模式的操作下,有机认证第一阶段的审查只要两三天就会通过。随后准备各种材料,一个多月后,生产者就可以顺利拿到有机转换认证了,由此产品就完全可以以有机产品的身份进行销售。
另一方面,对于即将达到有机认证标准的企业,或是早已通过了各种认证、如今又有新的认证需求的企业,认证机构或是中介机构亦可以先帮助其办理,并在后期再帮助企业整改,最后使其产品符合国家有机产品标准。在这其中,认证企业或中介机构赚取的是各种咨询费、培训费、服务费等。
目前的认证乱象,除了认证机构经费来源不足、有机市场蛋糕尚未做大外,相当原因在于认证机构背景的复杂。
细数我国目前的23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其类型分成三种:一种是部委下属机构;一种是挂靠大学或科研单位名下;最后一种是民营类。所有的认证机构都归国家认监委统管,并委托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分管。
其中,部委机构占据较大比例。
如果认证有机农产品的公司违规认证、认证不实,处罚是:撤销其认证资格、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直至赔偿、追究刑事责任。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纵使是地方的认证机构,亦有地方各部门或是高校的背景,而认监委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发现问题之后,大家相互扯皮,或是向上搬救兵,结果就是处罚机构不处罚认证机构”。
而有时检查发现有机食品企业的问题后,公关电话就打过来,有时候检出了问题也会轻松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