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后恒天然时代的博弈:乳企对恒天然依赖不会改
来源:北京晨报    更新时间:2013年08月12日    关注度:     【字体:

 多美滋、雅培、可口可乐、娃哈哈……恒天然的一次偶发事件让众多知名品牌牵连其中。恒天然对中国乳业的渗透还不止于此,王丁棉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恒天然控制了新西兰90%的奶源。而我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我国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由此推算,国内70%以上的原料粉都由恒天然供给。恒天然的崛起是以“三聚氰胺”事件为分水岭的,在这之后,本土奶源遭遇信任危机,奶粉进口量激增,恒天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由此跻身“奶霸”的行列。

  前世

  “三聚氰胺”造就恒天然神话

  恒天然的崛起是以“三聚氰胺”事件为分水岭的。此前国内乳企乳粉原料大部分国产,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中国市场对于本土奶的信任危机使得奶粉进口量激增。三聚氰胺事件第二年,中国奶粉净进口量为23.8万吨,比2008年增长了5.4倍。

  以恒天然为代表的新西兰奶企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来自恒天然的奶粉被制成了各种食品摆放在超市货架上,除了婴幼儿奶粉外,其他乳制品饮料、乳酪、黄油、烘培品等所有涉及到乳制品的食品背后都有恒天然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恒天然也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另一个主角。当时恒天然是三鹿的外资股东,当2008年8月1日获知三鹿危机后,恒天然不顾三鹿和地方政府官员的反对将信息上报新西兰政府,最终由新西兰政府出面,通过外交途径将情况通报中国政府,三聚氰胺事件得以公之于众,而恒天然则损失2亿新西兰元。

  流淌着道德血液的企业形象帮助恒天然赢得了民众和合作伙伴们的天然好感。在这之后,中国进口奶粉,包括奶粉成品以及原料奶粉的数量激增,恒天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也给恒天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近三年来,恒天然在中国市场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让恒天然难以割舍,恒天然雄心勃勃地准备在中国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大施拳脚,今年恒天然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自有品牌婴幼儿奶粉,“未来十年中国需求将增长三倍,达700亿美元左右”,恒天然表示。早在2010年,恒天然高调宣布重返中国,除了旗下的自有品牌安怡、安满重返中国市场,恒天然还在中国投资新建牧场,并试图发展加工处理产业。而“肉毒杆菌”的不期而至,给恒天然进军中国市场的野心蒙上了阴影。

  来生

  “恒天然依赖症”短期无法根治

  肉毒杆菌事件仍在发酵。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对恒天然集团浓缩乳清蛋白粉和奶粉基粉的叫停无限期,直至事件影响确认或问题解决。禁令一出,不少人高呼国产乳粉的机会来了,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对新西兰奶粉有着严重的依赖性,恒天然的市场份额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撼动。“放眼全球,很难找出第二家像恒天然那样能够定时定量提供奶源的供应商”。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禁令短期内影响很大,部分企业也许将出现阶段性停产。“目前新西兰的奶粉是5万到5.3万一吨。到了10月份将降至4万一吨,年底则将会是3.8万一吨。”这样的规律下,大企业和恒天然的合约是每年一签,大部分企业的签约期都集中在10月到年底,这也意味着,目前大多数奶粉生产企业的库存并不多。如果“禁令”持续下去,将使得一部分企业因为原料不足出现阶段性停产。

  王丁棉指出,奶粉生产企业缺原料后将会积极地拓展新的奶源,而由于欧盟奶源不稳定,这些企业更多会转向澳大利亚和美国进口。“一些找不到合适替代奶源的企业将会出现阶段性停产。”

  恒天然“肉毒杆菌门”让洋奶粉的声誉直线下降,国产乳业股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恒天然“肉毒杆菌门”对国产奶粉的利好并没有想象中大。王丁棉指出,自从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许多生产企业仍对国内奶源不信任,“不是不想用,不少生产企业都反映,拿到的样品奶源在质量上的确与国外有差距”。

  国内奶源的产能也是极大的限制。王丁棉表示,由于天气热、病疫情等原因,奶牛产奶量低,目前国内的原料奶粉处在供不应求阶段,产能跟不上需求。而受此影响,再加上恒天然“肉毒杆菌门”的推动,目前国产全脂奶粉的价格已经涨至4.8万、4.9万一吨的历史高位,“比欧盟的进口奶源还要高1000元”,王丁棉说。

  这些都决定了国内乳企对“恒天然依赖症”短期无法根治,恒天然的市场份额也没有那么容易被撼动。而在恒天然自曝家丑之后,不少中国消费者再次拿出三鹿事件对比,“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情形会是怎样?”在业内人士看来,促使恒天然自曝家丑除了恒天然的道德血液外,更重要的是有着严厉制度保障,“新西兰具有严苛的乳制品行业法案,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将遭遇严苛的处罚。”

  尽管“肉毒杆菌”事件是偶发,尽管恒天然选择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方式,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后遗症却是显而易见的。王丁棉对记者表示,事情仍在发酵,巨额赔偿是恒天然绕不过去的坎。王丁棉指出,恒天然的赔偿部分应该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包括多美滋、娃哈哈等涉事企业使用的原料、人力等生产成本。间接损失则包括涉事企业由于原料封存后,寻找新的替代品或是停止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还有涉事企业品牌受到牵连带来的损失。“未来一两年内恒天然不可能走出来。”

  晨报记者 陈琼

  ■对话

  乳企对恒天然的依赖不会改变

  北京晨报:国家质检总局对恒天然的禁令能给国内的奶源企业带来机会吗?

  宋亮:国内奶源很紧张,大家都抢不到奶。以往3月和11月是奶源紧张时期,这个阶段销量增加,而奶牛的产量却在下降。但是今年从年初开始,奶源紧张局面一直没有扭转,现在是奶牛产量的高峰期,形势却依然很严峻。

  北京晨报:恒天然“肉毒杆菌门”事件会影响奶源格局吗?

  宋亮:中国对新西兰的奶源依赖程度很大,处理越及时,越容易消除影响。我个人认为禁令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这是个偶发事件,对奶源格局暂时不会造成太大的改观,乳企对恒天然的依赖不会改变。

  北京晨报:无限期叫停恒天然集团浓缩乳清蛋白粉和奶粉基粉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宋亮:据我了解,奶粉企业已经囤了部分原料粉末,短期内能够应付生产。如果恒天然事件继续发酵,禁令短期解除不了,会带来一系列后果:第一,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量会增加。第二,国内供求更加紧张。第三,国际原奶价格还将上涨。

  晨报记者 陈琼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武汉将测评餐馆食堂浪费 估去年餐桌浪费48亿元
下一篇文章:国内乳企整合大幕拉启 128家企业半数将被清理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