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两面国情和双重标准是食品安全之痛
来源:中国企业报    更新时间:2013年07月16日    关注度:     【字体:

 中国人的父母有多不容易?为了孩子,他们可以牺牲一切。他们之所以逐渐将心掏空,将性格磨平,忍受着日渐高涨的房价和物价,十几年如一日食用着地沟油、毒奶粉以及掺有鼠肉的烧烤,只是为了他们的孩子有一天不用再吃。

  日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表示: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按照国情来制定标准,不仅仅是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还要促进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番“国情论”一出立刻引爆了公众的关注度,各大网站转载后网友纷纷跟帖,而留言几乎是一边倒质疑的声音。如果单从字面意思理解,这位官员似乎是在强调中国食品企业生存不易,为企业说话本身是没有错的,孰料却刺激到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既麻木又敏感的神经。

  麻木是长期无奈的选择

  实际上,对于食品安全的执行标准,中国人大部分时间是漠然视之的。中国食品安全的国情是什么,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的依据又是什么,恐怕大多数人都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中国长时间存在着的是“两面国情”和“双重标准”。

  首先是看似相互矛盾的“两面国情”:一方面是加入WTO后十几年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奥运会金牌数目稳居世界第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已经有赶上美国的势头;另一方面却是今年三月份的黄浦江死猪事件,是四月份的“挂鼠头卖羊肉”,是五月份的含镉大米,是六月份的“无肉牛丸”和“死鱼可乐”……以及长时间不敢与欧盟接轨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其次是存在表里不一的“双重标准”:对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中国大陆一般都会选取高品质的产品进行择优供应。实际上,这些国家和地区执行的标准有些未必高于大陆,只不过它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对抽检、化验等执行的更加严格;中国大陆虽然也制定了相关标准和法令,但在标准严格度上和执行力度上有着很大程度的欠缺。这就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类似含有地沟油、瘦肉精的食物依然随时能走上人们的餐桌。而与此同时,在一些政府机关和某些特殊部门却存在着特供食品,比如去年就有一则“体育总局禁国家队在外吃肉,特供食材保健康”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以上现象看似矛盾,但它确确实实在中国大陆这个神奇的区域里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长时间无法解决,因此国人对此只能选择漠然视之,久而久之造成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麻木。

  敏感是因为关乎下一代

  既然大部分人对上述现象的存在已经是麻木的,为什么此次“国情论”事件又会引来如此强烈的关注?答案是,麻木并不意味着不痛,正因为是难以承受之痛,才有了选择性失忆。当遇到外界的强烈刺激时,防御机制难以维系便造成机体更加敏感和痛楚。

  正是那句“要按照国情来制定标准”,向对食品安全问题“自我催眠”的公众释放了醒来的信号,引来他们强烈的回应。当然,此次事件不仅仅是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宣泄情感的出口,更主要的是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下一代。虽然关键在于执行标准的力度,但大部分中国人仍希望国家能制定与欧盟等同的标准,这只是为他们的子女争取更有利于生存的权利而已。

  中国人的父母有多不容易?为了孩子,他们可以牺牲一切。比如,对国产奶粉不放心,他们便选择价格昂贵的洋奶粉,即使这笔费用占据普通家庭将近1/3的开支,却连眼睛都不多眨一下。而他们自己在吃穿住用行方面则是一切从简,为一餐饭、一件衣斤斤计较。每一对父母,包括初为人父母的80后,他们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自己未曾改变的现实,全部寄希望于下一代。他们之所以逐渐将心掏空,将性格磨平,忍受着日渐高涨的房价和物价,十几年如一日食用着地沟油、毒奶粉以及掺有鼠肉的烧烤,只是为了他们的孩子有一天不用再吃。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面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他们可以选择麻木,可以选择忍受,但却不愿也不能放弃希望,尤其是放弃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同等待遇的希望。于是,当遇到潜在的可能影响他们孩子未来的事件时,他们便醒了过来。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标准

  平心而论,在中国做父母不容易,做企业也不容易。尤其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根源是由于存在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以让我们记忆犹新的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乳企为例。

  在中国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偏低,普遍达不到当时的国家标准。但是要求国家降低标准又不现实,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加入WTO之后要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会不接受。在外界情况改变不了的情况下,行业潜规则便诞生了———往乳品里添加三聚氰胺以增加蛋白质检测含量成了许多黑心企业心照不宣的事情。只有国家有关部门和消费者长期被蒙在鼓里,直到“毒奶粉”事件爆发。

  在“毒奶粉”事件之后,国家有关部门重新审视国情,做出了降低乳品标准的决定,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如果不这样,还会有违规添加事件的发生,会有一大批乳品企业倒闭和饲养奶牛的农户破产。然而,降低标准并不是长久之计。试想一下,一方面会有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继续违规添加有毒物质;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企业难道就不与国外企业竞争了吗?

  实际上,中国人并不是对每种标准都那么的斤斤计较。譬如有益身体的标准———蛋白质、脂肪、能量等等。比如,前一阵爆出的所有营养成分基本为零的农夫山泉东方树叶茶饮料。对此,消费者的反应相对冷淡许多。而对于有害物质的执行标准,中国人就特别在乎,从三聚氰胺事件、毒胶囊事件和白酒塑化剂事件就能看出。所以,标准的高与低根本不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关键,更多的还是在于执行标准的完整、统一和力度。

  首先,至少要尊重公众有知情权。香烟注明了吸烟有害健康,标注了尼古丁、焦油等的含量,中国的白酒敢不敢也标注致癌物的含量?

  其次,要制定针对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惩罚性赔偿条款,并切断地方政府与不法企业的利益链条。否则,再强有力的处罚措施,也难以真正落在地方政府的“衣食父母”身上。

  最后,要少一些面子工程和GDP政绩,多一些民生和表里如一。如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国情外国人甚至比中国人都清楚。而且各国的留学生、游客以及在中国工作的外籍员工,他们会将中国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甚至添油加醋传播到自己的国家。

  企业要生存,老百姓也要生活。国家发展经济以及企业存在的意义,最终的目的不光是让老百姓能吃饱饭,而且要保证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女吃饱饭后不闹肚子,并且几十年后不会因为吃了这些问题食品而得肿瘤和癌症。

  当“国情”不再成为遮盖问题的幌子,当标准能够一视同仁,相信到那时,食品安全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青岛随机抽检十大关注食品 抽检啥食品市民投票定
下一篇文章:广东韶关农业局就“镉大米吃一两年没问题”言论致歉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