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饮食文化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昨天在云南财经大学开幕。这是该校高层次“人类饮食文化与食品安全”系列学术会议之一,围绕世界民族饮食文化与食品安全、高新技术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和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措施等4个议题,国内外60余名专家交流了各自最新研究成果。
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周万生
构建食品安全全面监管体系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频发假酒、瘦肉精、福寿螺、苏丹红、空壳奶粉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出口食品也因食品安全问题屡遭查禁,比如三鹿奶粉事件、毒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波及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链条的所有品种,以至于不少人发出了“还有什么是可以吃的”疑问。
建议构建食品安全全面监管体系,包括建立企业自身监管制度、变政府监管被动灭火为主动预防、加速培育非政府组织等。其中,应强化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督和指导,减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专项整治。长期以来,每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就要组织一次专项整治,过多的专项整治往往会流于形式,到最后只是出动了多少人和车、检查了多少户数等空洞甚至虚假数据的上报。
云南财经大学 张春生
采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可采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检测仪器和技术。
食品原料的化学污染、畜牧业中抗生素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得食品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政府及公众一致关注的焦点。
与传统实验室检测相比,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操作简单快速、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且便于携带,能快速高效地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实施全程管理和监控。常用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应用在化学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金属毒物、食源性微生物、转基因食品的快速检测。
同济大学法学院 孙效敏
将10倍赔偿责任落到实处
食品生产经营者欺诈消费者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有两种,首先是食品掺假掺杂,其次是添加非法物质。目前食品掺假掺杂的方法很多,主要有4种:添加物属于正常食品或原辅料,仅是成本较低;添加物是杂物;在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种类相同但质量低劣的食品取代质量高的食品;从食品中提取部分营养成分后仍冒充成分完整。
建议奖励消费者的举报行为,今后修订《食品安全法》时,应增加奖励消费者举报制售掺假掺杂及不安全食品的条款,并将10倍赔偿责任落到实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刘旭
建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制度
随着“劣质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违法现象的蔓延,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为此遭受重大损失,公益诉讼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力量有序参加与维护食品安全斗争不可或缺的制度设计。
具体说来,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将弥补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缺陷。原告可以是一切公民,被告可以是从事食品违法行为的个人和企业,也可以是批准违法行为的政府部门和官员。届时,公民个人能够以国家利益代表的名义,参与诉讼和监督,让公民可以随时随地控告食品违法行为,监督执法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打击食品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云南财经大学 李霁良
食品安全人才缺口巨大
目前,我国已有117所高校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不过,在云南省内,只有云南农业大学针对农林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云南财经大学拟设置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将侧重于关注大众家庭日常食品与公共餐饮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在此方向培养专业人才。
根据市场情况来看,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管理人才,取代房地产行业人才,成为2012年最热门的人才。食品安全师是食品行业的重要岗位之一,需求量大增,使食品安全人才呈现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质量与食品安全人才缺口达160万之巨。 首席记者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