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实施一年 仅5举报人领奖 金额都不足万元
本报讯 (记者赵冬芹)昨日,记者从市食安办获悉,《佛山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出台一年,全市仅有5名举报人获得现金奖励,且金额都不足万元。据悉,目前上百万的食品安全举报奖金仍“虚位以待”,市食安办呼吁更多市民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当中。
现状:一年仅5人获举报金
去年7月,《佛山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正式出台,财政拨发上百万资金作为专项奖励资金。按照相关规定,举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制假售假和无证经营等11种违法行为可以获得奖励。其中,最低奖励金额不少于500元,最高可达10万元。此外,对于内部举报的“深喉”,奖励金额还将继续“加码”。
奖励办法实施一年,佛山有多少市民成功收获食品安全的举报奖金呢?佛山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至今,佛山仅有5位市民获得举报奖金,奖金最多的一例仅5000元左右。目前,上百万的财政专项支持的奖金都无法发放。
尴尬:匿名举报者不愿领奖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由于举报奖励是财政专项拨款,领取兑现时需要举报人的身份证信息进行登记确认,以防冒领。但有很多匿名举报的内部知情人士均不愿透露个人信息,这也导致部分举报奖励无法正常发放的原因。
“有的举报人很明显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于生产、储存有害食品的场所十分熟悉,甚至连东西放在哪个仓库都一一举报了。”相关负责人表示,恰恰是这部分企业内部的“深喉”,在举报时都坚决不愿透露个人信息。“很多举报人一听到要留电话,就挂电话了,更不要说留下身份证号码。”他强调,执法部门对线索举报人的个人信息是绝对保密的,不允许向被举报人透露的,否则将按照相应的法规处理。
计划:将投诉也纳入奖励
据统计,去年全市共抽检食品3884批次,目前发现有不合格产品565批次。
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市民都是通过投诉来反应食品安全问题,明确的举报线索很少。“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投诉也纳入举报奖励的范围内,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市民加入到食品安全监管中。”除呼吁市民举报,市食安办正着手制定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计划向全市招募社会各阶层的市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