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婴幼儿
奶粉业为“抓手”
重建对食品
安全的信心
叫停贴牌、专柜销售、严格新批……近日,九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拳击向乱象横生的婴幼儿奶粉市场。
从大头娃娃、三聚氰胺,到激素残留、黄曲霉毒素超标,近年来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经历多次重创,最终走向了信任的低谷。专家认为,信任大厦崩塌只需须臾之间,重建却需一砖一瓦。此次重拳出击,无疑是为了提升产品质量,重获消费者认可。整治,是为了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重生”。
《意见》中三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修订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从企业生产设备设施、原辅料把关等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条件;对奶源质量无保障和生产技术、设备设施、检验检测条件落后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二是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叫停贴牌生产。三是将实行婴幼儿配方乳粉专柜专区销售,试行药店专柜销售。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乳业将并购淘汰的信号。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朱从余介绍,2008年底出台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使乳业在2009年经历了一次遴选,很多小企业因此停业整顿。而此次的《意见》和工信部此前的“双提”方案,是从优质企业中选择更优。
业内人士透露,过去进口奶粉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不少企业钻空子,从新西兰等国家进口大包装乳粉,货到后将原料倒手卖掉赚差价,自己购买便宜原料分装,再号称“新西兰奶源”销售,等于赚了两次钱,质量却难以保证。未来这样的方式将被叫停。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说,这些措施有利于规范奶粉市场秩序,实现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同步整治。“甚至一些大的洋品牌也会在被整治之列。”例如美赞臣、惠氏、雅培等品牌虽然名头很响,但部分品牌在国内的工厂生产线使用的是干粉混合包装设备等,即只负责分装进口奶粉。这不符合目前国家对乳粉行业实施的“自建奶源”政策。
种种举措,都意在着力恢复和重塑国人对国产乳业日渐丧失的信心。
“这样一个大国,宝宝吃奶粉都吃国外品牌,这是一件打耳光的事,很让人痛心。”在多次会议上,记者都听到众多监管人士如此痛心疾首的话。
“在美国,曾有婴儿非正常死亡,疑似是由奶粉造成,却没有引起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和对自产奶粉的恐慌。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国人还能如此冷静吗?”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唯一的区别就是信心。“增强政府公信力,食品业是突破口;实现食品安全,婴幼儿奶粉业是抓手。”
(据新华社新媒体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