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针对高风险食品和上一年度抽检合格率较低的食品,将进一步扩大抽样检验工作的频次和覆盖面;
·对重点食品中可能添加的违禁物质,大力实施风险监测;
·完善食品安全专家分析研判制度,及时掌握带有普遍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潜规则”,并适时开展专项整治。
26日,山东省质监局在济南召开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新闻通报会。
近年来,山东省质监局在实施食品企业法人履责报告和约谈制度的基础上,加大了食品抽检和风险监测的力度,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流 程,有效应对了亨氏(青岛)汞超标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亨氏召回的10万余瓶产品,已经在质监部门的监督下销毁。
山东省质监局副局长张健表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全省质监系统广泛采取履责报告、法人约谈等方式,继续扎实推动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
抽检监测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涉及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等诸多方面,但最关键、最核心的是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食品抽检和风险监测,是及时发现和有效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的基本措施。
今年以来,山东省质监局先后组织对乳制品、肉制品、葡萄酒、水产加工品、塑料包装容器等29 种产品开展了4514批次的抽样检验,抽样检验的结果分7次全部及时向社会进行了公告,主动引导消费,有效防范风险。对于通过抽样检验发现的问题,依法全部进行了处置。对食用植物油、葡萄酒、酱油、食醋、香料香精等产品开展了1230批次的风险监测,对于发现的66批次问题产品,全部组织相关质监局进行了处置。
同时,针对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工作中发现的区域性、行业性问题隐患,及时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 ,有力提高了食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针对蔬菜制品抽检合格率较低的问题,及时组织相关市局开展蔬菜制品集中生产区域治理整顿 ,向公安机关移交涉嫌犯罪案件7件。
排查“潜规则”
按照山东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制定了全省质监系统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要求质监系统围绕“风险-搜索-研判-防范-预警”的思路,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于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全面细致查找问题根源,并加强对同类产品和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的其他产品的监督检查和抽检工作力度,积极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以青岛平度、烟台蓬莱等食品、食品添加剂集中生产加工区域为重点排查地区,以肉制品、糕点、速冻食品、食用植物油、酒类等作为重点排查产品,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作为重点排查单位,彻查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问题。截至目前,共排查重点企业6034家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600 余家次。对于排查发现的214件隐患,确保落实责任,跟踪整改。
下半年,针对高风险食品和上一年度抽检合格率较低的食品,省质监局将进一步扩大抽样检验工作的频次和覆盖面;对重点食品中可能添加的违禁物质,大力实施风险监测;完善食品安全专家分析研判 制度,及时掌握带有普遍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潜规则”,并适时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和减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开展专项治理
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多发、矛盾复杂叠加的阶段,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治理是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今年以来,全省质监系统针对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企业、肉类产品生产企业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原料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和出厂检验记录等重点环节加大治理力度,深入开展生产加工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成立5个工作组,实地协调、指导专项治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截至目前,全省质监系统共出动监管和执法人员17984人次,立案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44起,涉案货值360余万元。
张健表示,山东省质监局进一步树立主动防范意识,健全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处理机制,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提高了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力求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亨氏(青岛)食品有限公司因使用了一批来自南太平洋的金枪鱼原料,导致5个批次的产品汞超标。该公司于4月30日发布了召回公告,接受消费者的退换货。目前已召回10万余瓶问题产品。对已召回的问题产品,青岛市质监局已监督企业进行销毁,确保问题产品全部得到有效处置。
下半年,全省质监系统将继续深入开展“违禁超限”和“假冒伪劣”专项整治、重点品种综合整治以及生产加工领域专项整治。对于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符合吊证条件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涉嫌构成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王迎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