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高端酒楼的三种转型方向
为熬过行业寒冬,“现在几乎所有中高端餐饮企业都在转型”,边疆表示,在转型的开始阶段,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慢慢转化,“之前中高端餐饮业比较赚钱,于是很少有人考虑把管理做得更好,现在遇到困难,餐饮企业开始进行诸如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引进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更广泛地接触消费群体等。”
方向一:大众化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尽管限额以上的餐饮收入增速回落较多,但限额以下面向大众的一般消费增速较快,这对高档的餐饮业来讲是一个调结构、转方式的好机会,可以面向大众发展新的营销模式,促进消费增长。
与之相呼应,中高端餐饮业改走平民化路线的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各地高端酒楼开始放下身段,以往与团购保持距离的中高端餐厅开始积极携手团购网站,有的主动开发中档和平民菜系,有的取消包厢最低消费、允许自带酒水,甚至有部分企业高调宣布转型大众化餐饮。
方向二:特色化
在多数高端餐饮企业向普通大众抛出橄榄枝的同时,也有一些高档餐厅打算独辟蹊径,开拓其他餐饮领域,从具体策略上来看,一些餐厅走主题化餐饮路线,还有一些餐厅主打养生健康牌,力求走出一条差异化之路。
知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认为,“主打特色化餐饮,肯定是有前景的,因为中国毕竟存在先富人群,有这方面的需求。但企业需要考虑的是,走特色化之路能不能扛过这个冬天。”
方向三:隐蔽化
在媒体报道公款吃喝刹车后中高端餐饮进入寒冬的同时,也有一些媒体爆出,一些公款吃喝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入地下,或者是转入不为人知的隐秘会所。有网友戏谑称,也许中高端餐饮还有一个转型方向,就是隐蔽化。
但边疆认为,不能把中高端餐饮与腐败画上等号,反对浪费、反对公款消费,绝不等同于反对中高端餐饮业的发展。“对于中高端餐饮的定义,我们沿袭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标准,限额以上餐饮业指的是员工40人以上,年营业收入过200万元。从行业角度看,大多数会所不以经营为主要的获利手段,它跟市场没有正常的竞争,不是一种常规的业态。”